第345章 银元战争 (第1/3页)
这算是超过小胖钧的知识范围了,不过他这个年纪也不需要内耗,直接理直气壮的说道:
“儿臣不知。”
隆庆皇帝也觉得好笑,忍不住问道:
“钧儿不知道还如此理直气壮吗?”
小胖钧说道:
“圣人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儿臣不知为智!”
隆庆皇帝被儿子逗乐,心情又好了不少。
他说道:
“钧儿说的有理,为尊者不可刚愎自用,自己可以不知道,但是要让臣下辅佐你知道。”
“这份奏疏你带回东宫,让你舅父和苏师傅帮你参详,回头告诉朕是为什么。”
说完这些,隆庆皇帝将一本奏疏递给小胖钧,这才离开了翊坤宫。
听说皇帝离开,李贵妃有些不舍。
前些日子宫内又入了一批秀女,皇帝留宿翊坤宫的日子越来越少。
但是内宫中,却没人能管住皇帝。
嘉靖死前已经没有皇后了,隆庆皇帝生母也已逝。
陈皇后虽然从冷宫出来,但是帝后关系也难以回到最初,陈皇后巴不得清净,更不会规劝皇帝。
李贵妃又自卑于自己的出身,平日里也谨小慎微,不敢触怒皇帝。
等皇帝走后,小胖钧也趁机开溜,等回到东宫之后,连忙让李文全喊来苏泽。
“苏师傅!父皇把这份奏疏给孤,到底是什么意思?”
苏泽接过奏疏,原来这是应天巡抚海瑞弹劾前南京镇守太监王本固的奏疏。
王本固请辞后,被他打压的政敌们纷纷反扑,开始弹劾揭露王本固的罪行。
应天巡抚海瑞也是个头铁的,他接下了这些举报,直接扣下了王本固还乡的车队。
海瑞直接从王本固的车队中搜出了上万枚银元,又搜出满箱子金银珍宝,海瑞直接扣押了王本固,上书弹劾王本固。
前半段只能说是事件的导火索。
海瑞除了弹劾王本固外,还讲了江南士绅囤积银元的事情。
这下面就是朱翊钧看不懂的地方了。
不仅仅是朱翊钧看不懂,就连李文全也没能看懂后半部分的内容。
苏泽看完之后,对着两人说道:
“王本固身为南京镇守太监,负责征收解送南直隶的金花银。”
“殿下,金花银始于成祖朝,是为了解决自永乐迁都京师以后,大明京官们‘北俸南支’的问题而出现的。”
“刚迁都的时候,京师粮食紧缺,京师的官员的俸禄要持‘俸贴’到南京领取,异地兑现就出现了弊端,官员的俸禄凭俸贴兑出,但因为路途遥远有官员不愿千里迢迢去兑换粮食。”
“后来成祖想到了一个办法,将一部分的南直隶赋税折银运抵京城,即‘金花银’。”
“后来时局演变,金花银成了内帑的收入,持续至今。”
小胖钧听得认真。
苏泽和东宫其他的讲官不同。
他讲解这些朝廷典章制度的时候,从来不会说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变”之类的,也不是照搬国典内容,而是将整个制度的起源、发展、成型,全部都讲解清楚。
这也是朱翊钧最喜欢苏泽讲课的原因。
小胖钧点头说道:
“原来如此!”
苏泽继续说道:
“金花银是折银收税,但是百姓手里只有粮食,所以到了收税的时候,百姓就要将粮食卖予商贾,换成银子上交。”
“登莱开港后,朝廷铸币银元,后来又要求江南的金花银折为银元上缴。”
“江南士绅囤积银元,就是为了压低粮食价格。”
“等到了交税的时候,江南百姓为了凑足银元,就要低价贱卖粮食,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谷贱伤农’。”
“王本固就是用此法,伙同江南士绅,从金花银中渔利。”
小胖钧一下子明白了,他说道:
“这也是江南士绅反对倭银公司的原因?”
苏泽点点头。
江南公司反对倭银公司的原因很多,但是争夺货币控制权也是一个因素。
登莱铸币以来,北方收取铸币税,再加上北方开港的更早一些,以及苏泽鼓捣出来的工业品。
如今的江南在经济的主导地位正在逐步丧失。
而倭银公司是一家特许经营的公司,还是负责金银套利这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