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新式军队的缔造者 (第2/3页)
他的悟性太差了,所以止步于总旗这个级别,再往上就不能胜任了。
实际上这也是大部分普通人的极限了。
管理一个总旗,也就是五十人,这是最基层的指挥岗位,一个总旗在大部分时候只要跟着上级的命令从事就行了。
但是管理五十人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再往上走,那就需要天分了。
赵伦认为李如松就是这样有天赋的,或者说武监体系培养出来的军官,就是能往上走的。
从古至今,赵伦没有听说过将帅能够量产的。
甚至别说是量产将帅了,就是量产中级军官都不行。
可偏偏武监似乎能做到。
就是不能产几个名将,能批量产出合格的中层军官,那也是非常恐怖的事情。
而一直在前线的赵伦更是知道,大明是如何的紧缺中层军官。
李如松这小子,只要能在战场上活下来,日后的前途远在自己之上。
而李如松这样的,武监两年可以培养300人!
这位苏翰林的,当真是恐怖啊!
——
京营新军的营部设在京营之中。
为了吸取旧京营的经验,京营新军的营部也设在军中,而不是和京营旧衙门那样设在京师城内。
所有的京营高层军官,都必须遵守京营的制度,吃住都在京营之中,只有休沐才能离开京营回城。
这条军令还有一个意外的结果,一些原本想要来京营新军镀金的高级武官,都打消了想法。
最终京营的统兵之职,落在了戚继光的部将陈璘身上。
李如松也听说过这位陈统兵的事迹。
这位非军户出身的将领,是在抗倭战争中主动投军抗倭的,在歼灭汪直的战争中立功升为把总。
他原本已经升为广东守备,后来朝廷调遣戚继光北上,陈璘毅然追随,成为戚继光的副将。
陈璘在东胜卫之战中亲自守卫一座棱堡,立下战功,再次被朝廷嘉奖。
这一次京营选将,他被戚继光推荐,最终被皇帝点为京营新军统兵,统领整个京营新军。
李如松来到了营部,将赵伦让他递送的申请状送上去,很快就遇到了好几个同学。
众人纷纷聚集在一起,交流各自在军营中的近况。
跑腿在军营中无疑是个美差,营部虽然设在京外,但好歹也是京师新军的总部,环境是相当不错的。
为了尽快建设营部,工部用上了新式土楼的技术,整个营部的建筑都是干净整洁的三层小楼。
京师新营的各大机关都在这些小楼中办公,李如松听着同学们的讨论,又是谁被借调到了营部去了。
虽然大家的起步都是副总旗,但是京营刚刚建立,营部本身也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所以营部的各机要部门,也会从下面借调军官来干活。
武监生能写能算,自然是最好的人选。
而且比起基层军队,营部的办公生活条件都好太多了。
而且正如赵伦说的那样,在领导面前晃悠更容易得到晋升机会,军官们都想尽办法调入营部。
听着同学们艳羡谁又借调到营部了,李如松就有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但是李如松也知道风气如此,军中同样也有竞争,这样的事情也是正常的。
就在他觉得烦闷的时候,突然见到了一个熟人。
“朱班正?”
朱时坤看向李如松,连忙和他打了一个招呼,接着说道:
“李班正稍待,我去给陈统兵送个文书,马上就下来。”
李如松知道朱时坤的身份,他这样的身份自然能挑选去处,留在营部也不稀奇。
不一会儿朱时坤从营部大楼下来,对着李如松说道:
“马上我还要赶回卫所,李班正如今在营部吗?”
“不是,我是来营部送信的,朱班正也不在营部?”
朱时坤笑了一下说道:
“我应该在营部吗?”
“这,不是大家都觉得在营部好吗?”
朱时坤笑了一下说道:
“若是挑好的地方,那我直接去禁卫军不好吗?”
李如松这才想起来,还有禁卫军这号存在。
禁卫军戍卫皇宫,名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