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3章 状元也是苏党?(今天恢复两更)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423章 状元也是苏党?(今天恢复两更) (第1/3页)

    张居正最近有点烦。

    在夷陵开设税关的事情,在苏泽上书后得到了通过,但是张居正也因此得罪了赵贞吉等为首的四川籍官员。

    此后内阁的几次议事,赵贞吉都站在了高拱一边,对张居正的意见挑刺反对。

    张居正知道,以赵贞吉的高傲,是不会投靠高拱的。

    但赵贞吉就是这样恶心自己,也让张居正十分的难受。

    其中更关键的,就是这个夷陵税官的官员人选,至今都没有定下来。

    张居正提名的好几个人选,全部都被赵贞吉否决了。

    政治即人事。

    这个夷陵税关的主司人选十分的重要。

    按照苏泽的计划,这个税官主司,不仅仅要对过往的货物征税,同时还需要进行数据统计,统计出入四川的货物总量,来决定下一年的免税政策。

    那这个职位的可操作性就太大了。

    赵贞吉不信任张居正的人,认为张居正的门生弟子肯定会少报出川货物的总量,多报入川货物的总量,从而减少出川货物的减免税额度,让四川的利益受损。

    而赵贞吉提名的人选,张居正自然也是强烈反对。

    理由也和赵贞吉反过来,如果这个职位被赵贞吉的门生弟子控制,那这个减免税政策只会越来越大,不利于张居正倒逼四川主动开征商税的筹划。

    双方都僵持不下,这时候苏泽再次上书。

    苏泽这次上书,同样是讨论这个税关主司的人选。

    《请设夷陵兵备道兼理税关事》

    这份奏疏的内容也很简单。

    夷陵税关是朝廷争议的焦点,而且在夷陵州征税也需要协调各方,不是一个区区税官的主司就能胜任的。

    如果没有地方官府的协助,是没办法办理好税关的工作的,别的不说,光是缉私逃税,就不是一个税官主司能做到的。

    所以苏泽建议,夷陵州设置兵备道,由这个夷陵兵备道兼领税关事务。

    这样一来,夷陵兵备道本身就掌管了夷陵的军政事务,手中有军队,才能更好的维持税关的秩序。

    罕见的是,苏泽在这份奏疏中,推荐了新科状元张元忭,出任夷陵兵备道。

    ——【模拟开始】——

    《请设夷陵兵备道兼理税关事》送到内阁,内阁辅臣都同意你奏疏的前半部分,同意设立夷陵兵备道,全面负责夷陵税关的事务。

    但是后半部分,张元忭也是张居正的门生,赵贞吉反对由他出任夷陵兵备道。

    而张居正也对张元忭这个始终和自己若即若离的弟子不信任,也没有全力推动他就任。

    隆庆皇帝同意了你奏疏的前半部分,决定由吏部重新推选夷陵兵备道的人选。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3190。】

    【若要完全通过你的奏疏,需要支付200点威望值,是否支付?】

    果然,设立夷陵兵备道,来兼管夷陵税关,这件事很容易达成一致。

    这是符合大明政治惯例的,也就是由地方主官担任某个重要地方职位,来推动某项大事。

    比如淮抚也是漕运总督,这样才能调动地方资源完成工作。

    而这个夷陵兵备道的人选,也就成为各方争夺的重点。

    苏泽没想到的是,张元忭这个新科状元,却没被张居正当做核心弟子,甚至不愿意在这件事上支持他。

    难道是因为张元忭和自己走的太近了?

    苏泽推荐张元忭,基本上是出于公心。

    这位新科状元认同实学,不待在清贵的翰林院,主动去了普通进士都不愿意去的工部。

    而张元忭在工部也确实做的不错,很快就独当一面,主持了城外炼钢厂和化工厂工匠宿舍的建设。

    这批新式土楼的建设速度很快,质量也相当不错,足以可见张元忭的项目管理能力。

    新科状元,七品翰林编修出任夷陵兵备道,这个调动也符合大明的官场规矩。

    既然如此,苏泽选择了“是”。

    【威望值已经扣除,剩余威望2940点,已经在现实中完成上书,请等待奏疏生效。】

    工部。

    张元忭刚刚从城外工地回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