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新阶层,新力量 (第1/3页)
    苏泽有些惊喜于这笔威望值的收入。
    500点威望值虽然不多,但是也说明了,这是人心所向,同时也说明雇工这个群体也开始作为一股政治力量,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
    只有具有一定声浪的群体,才能被系统计算威望值。
    这份奏疏的通过是没有悬念的。
    抑兼并其实是从秦汉就开始的国家统治思想,《盐铁论》中就讨论过商业兼并的问题,对于大明这个成熟的帝国来说,并不需要和原时空那些西方国家一样绕弯路。
    苏泽将保护雇工利益,上升到“士德”的高度,地方官员自然会重视。
    当然,童工的问题肯定不会因为这条政令而绝迹,但是使用童工的成本上升,工厂矿山也就会从成本思考,到底要不要继续雇工童工。
    苏泽又拿起信纸,他要给山西学政林秉正写信,请他想办法让那些已经入学小学的蒙童尽快复学。
    ——
    山西会馆。
    范氏族长范宝贤的脸色十分的难看。
    范氏是一个大的商业家族。
    其实范宝贤这一房,早已经不再从事工矿行业了。
    范宝贤这一房,主要产业是遍布在大明各大港口和京师的范氏票号,以及九边马市的贸易。
    范宝贤本人还是房山铁路的董事长,他私人投资了几个和铁路有关的工厂,不过那些都属于金属加工的高技术工厂,根本没有童工。
    另外范宝贤还是《商报》的出资人。
    煤矿这种又脏又累的产业,范大族长才看不上呢。
    可是范宝贤看不上,大同范氏还是有很多子弟从事矿业的。
    范宝贤身为族长,也要为族中的人谋取利益,否则就会被宗族的人戳脊梁骨。
    范宝贤看了看四周,在座的都是范氏各房的首领,他咳嗽了一声说道:
    “这件事苏翰林已经发声,事情再无更改的余地,大家回去好好排查,有没有雇佣十岁以下的童工,超过十岁的也要安排矿井外的岗位,切莫让官府找到借口。”
    好几个房头都义愤填膺,其中一人站起来道:
    “族长!朝廷管着的也太宽了!这雇工的事情也要管,日后咱们生产什么东西,岂不是朝廷也要插手?那到底是朝廷的工矿,还是我们范氏的工矿!?”
    范宝贤将茶碗摔在桌子上,刚刚出声的那个房头也全身一颤。
    山西其他的家族,随着时代的发展,宗族的概念都越来越弱。
    原因也很简单,宗族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共同抗拒风险的。
    现在商人地位提升,原本的风险降低,而商业产权本身也是非常敏感的事情,很多家族都分了族产,各自经营自己的产业。
    只有范氏的宗族体系依然稳固。
    原因自然不是范氏族人更团结,而是范宝贤这个族长,掌管了票号。
    票号拥有海量的资金,几乎所有范氏子弟的产业,都会从票号中拆借。
    而范宝贤也利用票号,在各房的重要产业中入股,通过这些投资和股份,掌握住家族的各个产业。
    范宝贤最让族人畏惧的身份,已经不是他这个范氏族长,而是掌握了范家店铺工厂矿山命脉的范氏票号。
    一旦范宝贤发怒,直接将投资撤回,抽干你的流动性,倒闭就是分分钟的事情了。
    而同样的,范氏也利用这一点,成为山西商人之首。
    范宝贤看向众人道:
    “利欲熏心!你以为开了个矿山,朝廷就不能管你了?苏翰林就是要我们范氏所有的煤矿停工,老夫也没有半点办法!”
    “你要是真的能耐,就去和地方官府说去,别在老夫面前嚷嚷!”
    刚刚发言的房头连忙低下头,等到范宝贤发完了怒气,众人算是达成了一致,一定要遵守朝廷的新法令,决绝不让童工问题出现在范氏的产业上。
    等到众房头离开之后,《商报》主编范宽从屏风后出来。
    “族长,既然如此,为何要在《商报》上刊登那篇文章?”
    范宽是《商报》的总编,但是范宝贤是范氏族长,又是最大的投资人,所以范宽虽然反对,还是应范宝贤的请求,写了那篇刊登在商报上的文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