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连上四疏(抱歉,定时错了) (第2/3页)
个村子一个村子的接种。
这一次让群臣惊讶的事情发生了。
牛痘接受竟然真的挡住了天花疫情的传播!
京畿几个出现天花的村子,强制接种牛痘后,迅速切断了疫情的传播,附近村子再无一例新发的天花病例!
刚开始的时候,内阁还有些不信,派遣官吏调查后,天花果然被挡在京师之外!
接种牛痘果然不会再发病,而且牛痘确实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京师城内的普通百姓,也开始主动前往保生医局,给自己的孩子接种牛痘。
天花是这年头导致孩童夭折的主要病症,接种牛痘能够抵抗天花的效果已经见到了,那百姓自然不会有任何的犹豫。
看到大量百姓接种也没有问题,京师的权贵也开始要求接种。
紧接着,保生医局却果断停止了在京师城内的接种工作,而是带着牛痘前往直沽!
龚廷贤亲自领队,保生医局先从外围开始,强制给百姓接种牛痘。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等到十月二十七日的时候,直沽方面传来喜讯,直沽的天花疫情彻底控制住了!
这次疫情控制,朝野上下都对牛痘法赞不绝口,隆庆皇帝也是大喜,下诏重重嘉奖太医院和保生医局。
就在这个时候,苏泽又再次上书!
《请迁设皇家医学院书》
苏泽这份奏疏,夸赞了李时珍在应天府所办的金陵医学院,认为正是李时珍在医学院培养的人才,在这次的天花抗疫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苏泽也认为,医疗保生乃是国家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全民福祉的事情,所以上书请求皇帝,在各大城市广设保生医局,推广牛痘术。
而这些保生医局的医官,就可以从医学院中培养。
如此一来,金陵医学院作为私学就不适合了,苏泽提请将金陵医学院迁设在京师,改名为皇家医学院。
苏泽这份奏疏,又得到了李时珍的好友,执掌都察院的海瑞赞同。
隆庆皇帝自然也没有不许,提升医疗对于生病的皇帝也是急需的,李时珍连对付天花的办法都能研究出来,那如果能继续发展下去,说不定自己的失语症也能治愈。
为此隆庆皇帝还大方了一回,从内帑拨出一大笔钱用来兴建皇家医学院。
苏泽紧接着又再次上疏。
《请教育专务大臣兼领卫生福利事务疏》
苏泽援引明初的惠民药局制度,对大明的福利制度现状提出批评。
“惠民药局三十七府缺医,养济院虚占田亩九万亩而鳏寡饿毙。”
明初的时候,朱元璋设置的官府体系中,养济院负责收养孤儿,惠民药局提供廉价药材,这两个部门都有专门的官田,用来支撑这个两个部门的运转。
但是在明代中期以来,朝廷出现一种“节流”思潮,开始大规模出售官田。
结果是虽然缓解了财政紧张,但是杀鸡取卵的行为,让后世的地方官府几近破产。
地方官府破产,最先砍的就是养济院惠民药局这类的机构。
这两个太祖亲设的机构,在嘉靖朝就已经形同虚设了。
朝廷上下自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
苏泽虽然抨击这个现象,但是他明白地方官府没钱是事实。
苏泽提出,在开征商税的地区,重设养济院和惠民药局,让商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然后苏泽又写道:
“《周礼》设疾医掌万民之疾疠,汉制遣大医巡行郡国。今大明亿兆黎庶,竟无堂司专恤!”
地方上不关注民生,朝廷的顶层设计还是有问题!
堂堂大明,竟然没有专司万民福祉的衙门。
比如惠民药局,上级没有对接的官署,朝廷也没有专门考核管理衙门,如果仅仅是复设,那药局也缺乏管理,最后也会浪费朝廷的税收。
所以苏泽提出,请教育专务大臣殷士儋再辛苦一下,兼领卫生福利事务。
这份奏疏皇帝和内阁自然不会阻拦。
苏泽连续几份奏疏,讨论的都是民生的事务。
引起争议的抬升阁权的奏疏,是被皇帝直接通过的。
六科被内阁用考成法约束着,都察院坐镇海瑞,言官还没反应过来,奏疏就已经通过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