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1章 国体初论之其一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431章 国体初论之其一 (第2/3页)

兵部屡屡受挫。

    原因也很简单,大明的内阁在制度上仅仅是咨询机构,阁臣没有僚属,很多事情都要自己推动。

    赵贞吉又不是只有兵部的事情,他在兵部的时候,兵部自然不敢公然违抗他。

    但是他不在兵部的时候,兵部不会按照他的心意运行了。

    赵贞吉甚至都没有得力人手来督办兵部的事务,每次自己提出什么,兵部都会支持,然后就执行不下去了。

    这就是明代阁臣的困境。

    明代阁臣没有唐宋宰相的班底,又不可能万事亲力亲为,事情最后还是要六部九卿衙门去具体操办。

    下面阳奉阴违,或者懒政,你阁老实际上没什么办法。

    当然,阁臣可以让让言官弹劾不作为的官员,或者结党来让六部九卿衙门听从自己,或者利用自己的威望强行推动。

    但无论如此,这都是盘外的招数。

    唐宋宰相就不一样了,中书门下五房,直接可以前往各官署衙门督办,甚至可以直接惩罚办事不利的官员。

    中书门下的意志得到贯彻,就能实现对朝堂的控制。

    赵贞吉也在考虑支持苏泽的奏疏,但是他也知道这是对皇权的试探,所以他也在看高拱的态度。

    高拱的脑海中也闪过无数的念头,子霖真是害苦了我!

    高拱明白,自己无论如何怎么向百官解释,百官都不会相信,大家都会认为苏泽上书是自己指使的。

    恐怕明天的时候,弹劾自己的奏疏就会堆满通政司了。

    但是仔细思考,高拱又不得不承认,苏泽的时机把握的很好。

    现在确实是加强内阁权力的好时机,甚至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时机。

    皇帝失语,太子年幼,也有放权的想法。

    内阁又是大明数一数二的强势时期,六部九卿俯首帖耳,没有太多有分量的大臣会出来反对。

    考成法控制六科,都察院还有海瑞坐镇。

    想到这里,高拱决定认下来,给苏泽背书。

    他说道:

    “苏子霖此议,是把我们内阁架在火上烤啊。”

    “本官愿意承担责任,向陛下上辞表。”

    听到这里,在场的三人都明白了高拱的意图。

    阁臣被弹劾上辞表也是正常操作,高拱带头上表请辞,是要让内阁一同请辞。

    内阁全部请辞,中枢瘫痪,那皇帝就要承担巨大的压力。

    这等于是高拱要用内阁集体辞职,来向皇帝施压来通过苏泽的奏疏!

    但是前提是内阁必须要集体辞职。

    高拱看向张居正。

    张居正毫不犹豫的说道:

    “阁揆请辞,本官也没有脸面赖在内阁。”

    张居正果然在这件事上选择了和高拱暂时结盟。

    两人又看向赵贞吉。

    赵贞吉纠结了片刻,也点头说道:

    “本官也不是恋栈权位之人,本官也会上书请辞!”

    说完,三人就看向殷士儋。

    殷士儋看向三人怒道:

    “你们这是逼宫!”

    高拱和张居正面色平和,赵贞吉也沉默。

    但是殷士儋怒气上来之后,很快又低下头。

    苏泽上书,是因为自己辞让的奏疏。

    外朝肯定认为,这是自己和苏泽商议好的,是和苏泽一唱一和。

    明明自己什么都没做,就被苏泽绑上了贼船。

    殷士儋满腔的愤怒过后,冷静下来也发现自己别无选择。

    在场四位阁臣,只有他是必须要请辞的。

    殷士儋拂袖道:

    “此事过后,老夫就要归乡!”

    作为和皇帝私人感情深厚的尊皇派,殷士儋的道德让他觉得这是落井下石,趁着皇帝重病逼迫皇权。

    此时他已经坚定了去意。

    高拱倒是无所谓,反正殷士儋去职,再让人填补就是了。

    只要这一次内阁能共同进退,说不定苏泽这件事还真的能办成了。

    但是高拱心中还有一个忧虑——海瑞。

    海瑞是什么态度?

    都察院掌管言路,海瑞在都察院不到半年,威望就镇压住了都察院。

    如果海瑞强烈反对,这件事怕是无法推动下去。

    高拱又想到,海瑞也被认为是“苏党”,虽然高拱不相信海瑞这种人会结党,但是他和苏泽有旧是肯定的。

    就看苏泽如何说服海瑞了。

    ——

    都察院内。

    海瑞的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