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国体初论之其二 (第2/3页)
革来说,1000点威望很少了。
只需要1000点威望值,大概是因为按照原本的模拟结果,皇帝已经差不多妥协了。
从中书科单独抽调人选成立内阁中书科,成立单独的内阁秘书机构,这是皇帝给阁臣台阶。
这也是隆庆皇帝,如果换做嘉靖皇帝,苏泽大概要挨廷仗了。
虽然内阁中书科实质上和中书五房差不多,但是政治上还需要名分。
中书科原本就存在的机构,中书舍人多是恩荫官,在大明官场上被其他官员歧视。
中书门下五房,一个完全由内阁控制的秘书机构,从政治象征意义上说是完全不同的。
苏泽之所以这么着急,是因为对内阁制度的改革,必须要在隆庆皇帝驾崩之前定下来。
如果隆庆驾崩,小皇帝继位,这时候再提内阁改革,那就是欺负小胖钧孤儿寡母了,内阁在道义就彻底站不脚。
一旦隆庆皇帝驾崩,一直到小胖钧亲政之前,大概率这些上层结构是没办法大改了。
这也是原时空张居正变法的困局。
没办法动上层建筑,变法只能通过一些临时政令来推动,那等到张居正身死,政令一废止,就人亡政息了。
等皇帝驾崩后,要持续推动变法,就需要一个强烈的内阁机构,一个适合当今局势的政治体制。
苏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是”。
【叮!威望值已扣除,宿主已在现实中提交奏疏,模拟结算将在奏疏执行后进行!】
【剩余威望:2250。】
接下来就要看,系统如何让皇帝改变心意了。
——
苏泽的奏疏,内阁的请辞,这些都让皇帝罕见的发怒了。
隆庆皇帝宽厚,但他的身份是皇帝。
而且不能因为他的优柔寡断,否认他的政治能力。
隆庆朝的内阁任命都是很有水平的。
徐阶是过渡内阁,徐阶是前朝重臣,又是倒严功臣,是自己在储君时期就一直支持自己的重臣,由徐阶来负责过渡是最合适的。
李春芳内阁是稳定内阁,利用李春芳的威望平衡内阁各派,那是大明内阁最稳定的时期。
高拱内阁雷厉风行,但是隆庆皇帝如此信任高拱,也塞进了和高拱政见不合的张居正为次辅。
异论相搅,这是皇帝的本能。
所以当高拱等四位阁臣用请辞来逼迫皇权的时候,隆庆皇帝感觉到了本能的威胁。
朝堂上,是不是存在一个苏泽为先锋,阁老为后援,要给中书省招魂的阴谋集团?
病中的隆庆皇帝难免多疑。
如果不是这几位阁臣都和隆庆皇帝私交极好,高拱也是皇帝最敬重的老师,皇帝大概就要同意他们的请辞了。
但是猜忌总是难免的。
更可怕的是,自己病情缠绵反复,如果撑不过去,那儿子要如何面对外朝的悍臣?
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要思考的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冯保通报,阁臣殷士儋求见。
隆庆皇帝本来是不想见的。
但是他和殷士儋的关系很特殊。
殷士儋学养丰厚,长期担任日讲官,皇帝最喜欢听他讲学。
有时候见不到殷士儋,隆庆皇帝还会询问左右,殷士儋怎么没来讲学。
比起高拱这种师生关系,隆庆皇帝和殷士儋的关系是亦师亦友。
这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是轻易斩断的。
隆庆皇帝点头,冯保还是将殷士儋带了进来。
向皇帝行礼之后,殷士儋说道:
“陛下,老臣今日来,是向陛下请辞的。”
隆庆皇帝有些疑惑,你不是早就上了辞表了吗?
殷士儋坚定的掏出自己的新辞表。
“臣归乡致仕的心意已决。”
隆庆皇帝有些黯然。
这下子皇帝也明白了,殷士儋是真的要辞职了。
隆庆皇帝已经失语,也说不出挽留的话。
殷士儋说道:
“请陛下看一看臣的辞表。”
隆庆皇帝打开辞表,他明白这份辞表等于是殷士儋的政治遗产,算是他离开朝堂的最后一表了。
但是看了开头,皇帝又疑惑起来。
这是一篇有关教育的奏疏。
也对,殷士儋的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