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新官上任 (第2/3页)
守门的禁卫纷纷向苏泽行礼,虽然大家都认识苏泽,但是一名禁卫军军官还是站出来,对着苏泽说道:
“请苏检正出示腰牌!”
苏泽解开布囊,这名军官检查完毕,立刻让开道路。
这份腰牌也是昨天随着圣旨一起送来的,皇帝和内阁甚至都没有给苏泽交接通政司工作的时间,由此可见朝廷对于中书门下五房这个新部门的重视。
苏泽走入皇宫,中书门下五房身为内阁的秘书机构,苏泽第一件事自然是去拜见阁老们。
苏泽走入内阁,因为苏泽是提前出门的,此时内阁之中只有殷士儋。
虽然皇帝已经同意了殷士儋的致仕奏疏,但是隆庆皇帝还是请求殷士儋,先在内阁待一段时间,将前阵子的保生医局事务,以及殷士儋提出来的蒙学教育问题推动下去,等朝廷有了合适的接任者再离开内阁。
对于皇帝这个请求,殷士儋自然也没办法拒绝,所以他这段时间每天都加班,就是为了尽快做完手头上的事情。
没办法,殷士儋也是要脸的,如果长期赖在内阁,就会被士人鄙夷辞而不退,所以他加班加点,就是为了快点干完手上的工作。
殷士儋看向苏泽,看向这个让他致仕的“罪魁祸首”。
苏泽也有些尴尬,自己算计殷士儋,这位殷阁老却不计前嫌,帮着自己推动成立中书门下五房。
无论以前的关系如何,殷士儋对自己也是有恩的。
苏泽连忙上前道:
“拜见殷阁老。”
殷士儋已经是半离任状态了,这时候他的脾气反而好了很多。
殷士儋罕见的说道:
“初见子霖的时候,老夫还是翰林学士,谁能想到新科进士中的庶吉士,才几年时间就走到这个位置上。”
苏泽连忙说道:“下官能有今天,都是皇恩浩荡,也多赖诸位阁老的提携。”
殷士儋挥手说道:
“子霖不必过谦,老夫可从没有提携过你。”
殷士儋说道:
“也许过不了几年,老夫在乡间就能听到子霖入阁的消息了。”
说到这里,殷士儋也有些唏嘘。
大明最年轻的入阁记录,是弘治年间的阁臣谢迁。
谢迁是三十七岁入阁,按照苏泽的速度,他五年内说不定就能入阁了。
三十五岁的阁臣,这是何等恐怖的影响力?
苏泽连忙谦虚了两句,殷士儋又看向苏泽,问道:
“子霖看了老夫的辞表了吧?蒙学教育本就是你提的,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
殷士儋的辞表,就是他最大的政治遗产。
对于这份违背了自己学术理想的政治遗产,殷士儋自然是十分重视的,他想要听听苏泽的看法。
毕竟肉眼可见苏泽是要入阁的,能不能留住自己的政治遗产,苏泽的态度也很重要。
苏泽说道:
“殷阁老以陛下一身系国族大同,实乃百年国策!”
听到这里,殷士儋更高兴了。
果然苏泽能够看出自己的谋划!
这是殷士儋苦思冥想出来的办法,苏泽一眼就看透了!
殷士儋的心情更好了,但是他看到苏泽还有话说,连忙问道:
“子霖还有什么想法就说吧。”
苏泽迟疑了一下,这才说道:
“殷阁老的国体之论确实十分的精妙。”
“可万千系于陛下一身,也就是权力集于陛下,吾等大臣得君权而行政。”
殷士儋点点头,这正是他想要构建的未来。
苏泽说道:
“吾等大臣有权无责,如若遇到大事,何计?”
这下子殷士儋愣住了。
这种神圣化的虚君政治,最大的问题就是责权等。
皇帝名义上拥有天下,实际上执政的权力在大臣手里。
大臣手里有执政的权力,但是没有对国家的责任,只有对君主的义务。
这种政权,很容易陷入到集体狂热之中。
这种时候,谁又能给这个帝国踩下刹车?
殷士儋陷入到思考中。
但是苏泽很快笑着说道:
“阁老,苏某说的都是百年以后的事情了,这种时候,只能相信后人的智慧了。”
“一道国策,能十年不易,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