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立威六科 (第2/3页)
哪里有这么容易,这种幕僚要处理大量苏泽的私人事务,必须要是信得过的人才行,能力和才学上也必须要过关,否则惹出乱子反而更麻烦。
苏泽苦笑一声,都说朝堂上“苏党”众多,可自己连个亲信幕僚都找不到。
——
十一月十四日,太子朱翊钧上书。
中书门下五房需要在紫禁城内办公,庶务繁多,为了照顾官吏通勤,太子请奏在紫禁城附近找一片土地,建造新式土楼,作为中书门下五房的宿舍。
隆庆皇帝自然是准奏,并且直接从内帑拨款建造。
满朝都称赞太子体贴下臣,中书门下五房更是成为京师官吏都向往的去处。
但是身为中书检正官的苏泽,正在头疼中书门下五房的办公场所问题。
苏泽正在印君舍人刘珺的带领下,查看中书科的办公场所。
中书科也是朱元璋设置的,这位酷爱“扁平化管理”的明太祖,也不设中书科的主官。
但是任何一个衙门都需要一个部门领导,所以中书科会推举最年长的中书舍人,负责中书科的官印,外朝一般称呼为“印君舍人”。
刘珺就是中书科的印君舍人,他曾经是李春芳身边的中书舍人。
李春芳致仕后,刘珺也请求外任。
但是高拱觉得刘珺熟悉中书科的事务,本身又是一个谨慎的性格,所以还将他留任。
“苏检正,您也看见了,中书廊拥挤逼仄。”
“还是请您上奏陛下,将中书科迁往他所,此地交给中书门下五房办公吧。”
苏泽摇头说道:
“刘舍人这是什么话,中书门下五房乃是新设,这中书廊给中书科办公,乃是祖制,苏某岂有鸠占鹊巢的道理。”
刘珺也没想到苏泽这么好说话,心中也有些感动。
听到苏泽这么说,在场的中书舍人们也感动异常。
但是感动归感动,缺乏足够的办公场所这是事实。
皇帝已经亲自拨款扩建内阁的办公场所了,但是在宫中营造房屋手续繁杂,工程进度也很慢。
按照工部的说法,再快也要到明年才有希望建成。
但是中书门下五房马上就要开始办公了,必须要找一个靠近内阁的办公场地。
中书科确实拥挤,而且各种档案也不少,苏泽也不可能让中书科搬家。
就在这个时候,苏泽又看到了对面问道:
“刘舍人,那也是中书科的办公地点吗?”
刘珺定眼一看,连忙说道:
“苏检正,那是六科的地方。”
苏泽才想起来,六科和中书科是连在一起的,他迈过门槛,就见到了一个极其宽敞的公房。
六科对应六部,一个科只有两名给事中。
也就是说,整个六科正编的人总共才十二人。
就算是加上处理杂务的吏员,六科的人数也是很少的。
苏泽踏进六科廊,刘珺的心都悬了起来。
六科虽然和中书科都被称之为“科”,办公地点也连在一起,但是权势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六科给事中的权限包括稽查六部政务、审核奏章、参与廷议及科举监考,拥有“封驳”诏敕、“科参”纠劾等职权。
苏泽的考成法之后,六科给事中还有监督都察院的职责,负责考核都察院的监察御史。
此外科道可以调阅所有公文,考核在京官员,还有向朝廷举荐人才的职权。
可以说是六科给事中,是整个大明含权量最大的正七品官了。
而中书科是什么?不过是帮着皇帝和内阁处理公文的小透明部门,官员也基本上都是荫官,学历基本上不超过举人,如何能和六科抗衡。
六科多次弹劾过苏泽,自然没人不认识他。
见到苏泽进来,吏科给事中严用和首先迎接了上来。
六科也和中书科一样,喜爱扁平化管理的太祖不设六科之长。
但是同一个科中,年资更长的负责保管本科的印章,为资深给事中。
而六科又以吏科为长,所以吏科资深给事中严用和,对外就是六科之首。
“苏检正莅临六科,有失远迎。”
虽然嘴上说着有失远迎,但是除了上前迎接的严用和,剩下的给事中甚至都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