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7章 何人不是苏党?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437章 何人不是苏党? (第2/3页)

一批新购买的大明淘汰火器送去了岛津家。

    到了这个时候,黄文彬和朱俊棠才算是获得了自由,倭国通政司才算是真正成立。

    黄文彬要留在堺港搜集情报,于是让朱俊棠以贸易为由,返回大明一趟,将他们整理的倭国情报亲自送回朝堂。

    踏上莱州港的土地后,朱俊棠终于流下眼泪,本以为要客死他乡,现在终于回到母国的土地上了!

    和朱俊棠同行的是一名倭银公司的船长,名叫鲁西,他对着朱俊棠说道:

    “朱先生,我们是外国到港船只,需要在港口区观察三天,等保生医局确保没有疫病,才能离开港口区。”

    朱俊棠点头,大明医学发展迅猛,关于疫病的研究更是重中之重。

    疫病的传染方式很多,各地土地气候生活不同,也有不同的疫病。

    为了防止别的国家将疾病带回到大明,大明的港区普遍都有这种隔离的措施。

    至于保生医局,朱俊棠听这个名字也知道,大概是大明刚刚成立的医疗机构。

    朱俊棠前往澎湖的时候曾经停靠过莱州,和那个时候相比,莱州港又繁华了不少,他感慨说道:

    “莱州港是越来越热闹了。”

    鲁西笑着说道:

    “朱先生是错过了热闹的时候,上个月的时候,郑和号和法显号起航,莱州港才热闹呢!”

    “郑和号和法显号?”

    鲁西点头说道:

    “为了测绘经度的比赛,皇家实学学会资助了两个探索项目,分别是黄少史的月角距天钟法,和大匠张毕的航海时钟法。”

    “两位大人在莱州组织舰队,黄大人的旗舰命名为郑和号,张大匠的旗舰命名为法显号,都在上月起航寻找南州。”

    鲁西露出回忆的神色:“那时候莱州港才热闹呢!也有不少水师军官加入舰队,咱们大明水师提督亲自在港口送行呢!”

    听完了鲁西的描述,朱俊棠似乎也能想象当时的盛况,也不由的痴了。

    鲁西作为船长,也读过一些书,但是毕竟不是读书人,他问道:

    “朱先生,这郑和郑大人大家都认识,黄大人以郑和号命名可以理解,那张大匠为何要命名法显号?法显是什么人?”

    朱俊棠解释说道:

    “法显是晋朝一名高僧,曾经游历西域,后来乘船返归中原,带回来大量的佛家典籍。”

    朱俊棠又说道:

    “这位法显大师是从陆路进入天竺的,后来乘坐海船返回的中土。”

    “这一路上遭遇险阻无数,好几次都差点翻船,最后是被一股大风吹到了陆地,这才返回故土。”

    鲁船长听完,大声说道:

    “原来如此!那法显号这名字可太吉祥了!”

    朱俊棠疑惑的看向船长。

    鲁船长说道:

    “咱们在海上谋生的,能活下来就是最大的幸运了,法显号这名字起的好!”

    朱俊棠想到自己,不也是遭遇船难侥幸活下来了吗?

    虽然他并不喜欢倭国通政司这个职位,但是好歹活下来了。

    站在这日新月异的莱州港,朱俊棠更加坚定,无论如何都要活下去!

    不一会儿,又有几名身穿白色长袍的人,带着奇怪的面罩,来到了朱俊棠的船前。

    跟随这些人的还有一名市舶司的官员。

    倭银公司经常要和市舶司打交道,自然认识这位官员,鲁船长连忙上前相迎。

    这名市舶司的官员对着鲁西拱手说道:“鲁船长,这几位是保生医局的,要为整艘船接种牛痘。”

    “牛痘?”

    直沽闹天花,李时珍抗疫的时候,鲁船长还在倭国,并不知道牛痘法的事情。

    这名市舶司的官员简单介绍了一下,朱俊棠惊道:

    “朝廷连痘疮都能治了?”

    为首的保生医局的医官纠正道:

    “不是治疗痘疮,而是接种牛痘之后,就不会再得痘疮了。”

    朱俊棠是山西宗室,在嘉靖年间山西闹过一次大规模天花感染。

    朱俊棠对此记忆犹新,他还记得父亲领着他逃出城市避疫的场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