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致命一击 (第2/3页)
销售收入约320万;第二茬总产总产约94万斤,收入约270万元。
两茬菜一共创造了590万元的收入,效益惊人。
此前陈正旭预计下一年度鸡心芥的销量是1500万斤,即大约1000亩的产量。如果以此算,需要新建700亩的基地。
按此前300亩投资200万的成本,至少要400多万的资金。
彭村基地把这份钱赚出来了。
扩基地理所应当。
陈家志同意了敖德良扩基地的计划,这是一个做事精致的人。
即使手写的计划里,也考虑到了很多条条框框,以及未来的隐患。
基地扩大到1000亩,能影响到的面积却不止这么多。
按敖德良所说,彭村附近有不少农户都动了种芥菜的心思,可能会进入一段野蛮生长的时间。
陈家志说:“农户不一定舍得投入,即使有人愿意投入,品质也参差不齐。”
敖德良便明白了老板的意思。
他能把土地打理得整齐美观,自然也能种出外观口感都相差无二的高品质鸡心芥。
大浪淘沙,留下来的就是精华,这其中一定会有他。
陈家志也算了账,前五个月,不包含云岭农业,靠谱鲜生一共创造了2146万元的收入。
随着海外的逐步回款,账上的资金也有1400余万,增城基地1000万,彭村基地400多万,勉强够了。
但想分红,想发奖金就还差点意思,陈家志指望着近期的表现。
江心菜场。
新场长戚永锋站在楼上,风呼啸的吹,耳旁尽是菜田里薄膜飘荡的声音,但雨停了。
“这雨要是再下,棚里的菜苗就快撑不住了。”
小组长黄日新问道:“看这天气,下午应该没雨了,要把薄膜揭开吗?”
戚永锋也抬头看天势,种了几年菜了,他也大概了解老天爷的脾性,下午可能没雨,但晚上就说不准了。
“把有菜的棚都揭开,没菜的不管它,让工人随时准备着盖棚。”
由于抢收,菜场的空地其实不少,但这种天气很难有机会翻地整地。
一下雨还容易被打板结,索性一直盖着。
几个小组长也接连去行动。
戚永锋则是去了冷库,满装着一筐筐蔬菜,在冷库的另一端则是工人在打包装箱。
不能收菜,但是发货不能停,冷库里的300吨货就是他的底气。
傍晚。
卷毛风风火火的来了江南市场,拿着手电筒,两只腿走得飞快,到了63号档才停下。
“财神爷,都是干货吗?”
“我们不卖湿货。”
“果然,还得是你们。”茅良才递上了一张手写的采购单,“我喊了三轮车过来装货,马上到,你算下账,我等会儿过来给钱。”
“交给我,你就放一百个心……”
茅良才并没有听到李才最后说了什么,他忙着去找菜。
这雨季一到,很多菜都湿漉漉的,他拿回本市场卖就全是风险,拿菜就得打起十二分精神。
只有在63号档时不用考虑这个问题。
“红薯叶多少钱?”
“一块二。”
“涨了?”
茅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