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5章 公司赚钱嘎嘎猛  1994:菜农逆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415章 公司赚钱嘎嘎猛 (第1/3页)

    从傍晚开始,63号档的繁忙就没有停下来。

    一车又一车蔬菜不断前来,然后又被蜂拥而来的客户搬空,整个晚上不断循环此过程。

    菜心、芥兰、番茄、黄瓜、茄子、空心菜…一样样蔬菜都十分畅销,成交量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等到天边泛起鱼露白时,档口才总算冷清了些许。

    62号档的张启仁向李才走来,“才总,你们今天比前几天更猛,哪来的这么多空心菜,卖菜和捡钱似的。”

    李才直接丢了一包还未拆开的烟给了张启仁,近几日,63号档的货车时常会停在62号档。

    “还能哪来的,自家菜场种的空心菜呗。”

    张启仁接住了烟,拆开后又给李才一支点上,羡慕的说道:“你们的货源真的又多又稳,连着卖了这么多天,菜还越来越多了!”

    李才合上手中的笔记本,道:“你的生意也不错,今天冬瓜卖的也不少。”

    张启仁笑道:“也多亏了你们指点,我才在增城买了一批冬瓜,除了距离远了一点,小楼镇的冬瓜非常不错。”

    上次暴雨后,张启仁从三水收瓜就变得艰难了。

    而为了回馈张启仁借档口,陈家志给他提供了增城小楼镇有冬瓜的信息。

    张启仁由此选择了从增城收购了一批冬瓜。

    “互帮互助嘛。”李才又说:“既然觉得小楼镇的冬瓜不错,有没有想过在小楼找一个长期合作的基地。”

    张启仁沉吟道:“当地种植还比较分散,没有较大的冬瓜基地,多是一家一户在种,我收购也多亏了你们公司的帮忙。”

    张启仁去小楼调查过,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但相关产业基础薄弱,并没有形成连片的冬瓜种植基地。

    组织货源都略微有点难,更何况是建立长期合作。

    “正因为没有,才是机会。”

    李才对去增城钓鱼向往已久,也知道公司在增城建基地,除了扩大生产、推广迟菜心外,还多了‘扶贫’性质。

    在小楼镇腊圃村旁边,还有两个村子,分明叫东镜村和西镜村。

    这两个村子也适合种迟菜心,同时从50年代合作社时期起,就有轮作冬瓜的历史。

    去年,即1995年,西镜村被花城纳入蔬菜二线生产基地,开始引入黑皮冬瓜。

    只是才起步,规模化种植基础确实薄弱。

    李才聊了自己所知道的信息,也引起了张启仁的兴趣。

    据他近几天了解,63号档的瓜果蔬菜也是来自与农户的合作基地。

    如此稳定又庞大的货源让他很是羡慕。

    收拾了档口物资,李才坐面包车回了办公室,盘点起了今日账目。

    有了新增加的空心菜,档口收入再次创了新高。

    近日积累的毛利润也已近两百万元,而离月底还有十天。

    “这下月底分红应该稳了。”李才嘀咕道,对此也期待已久。

    花城端午节氛围一直很浓厚,珠江及各水乡河涌是端午节的主舞台。

    像番禺,每年端午都会举办大规模龙舟赛,吸引数万观众沿岸观看,包粽子、吃龙舟饭、洗龙舟水等习俗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