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正轨 (第1/3页)
办公室里,陈家志泡着一壶红茶,听说天气凉了后,人体更适合喝红茶。
在傍晚临近忙起来时,喝上两杯红茶也能提神。
刘云帆就在陈家志对面坐着,有了不耐烦的神色。
“陈总,从玉菜叶等公司都主动延长了账期,我们不延长,就更没有优势了。”
“有客户提出了很多次,我们再不答应,可能现有的客户都保不住。”
陈家志把一杯茶放在了刘云帆身前,问:“延长账期是内地菜场先提出来的?”
“是。”
陈家志蹙了蹙眉,“出口生意不是很好做么?”
刘云帆道:“但现在都想吃这块肉,像从玉,他们还想多吃点,而东南亚客商很看重账期,为此,有些客商能接受更高的单价。”
出口单价本来就数倍甚至十倍于国内的菜价,除掉成本,本就利润丰厚。
单价再一提高,也难怪内地菜场会用各种手段抢订单。
但是,
一直以来,薛成林、俞红几个有合作的东南亚客户付款都很爽快。
如今却出现了变化。
说明他有可能猜中了,印尼、马来西亚的外汇储备可能变得紧张。
刘云帆喝了杯茶,又说:“陈总,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延长半个月。”
陈家志回过神来,摇了摇头,“最多延长一个星期,留不住就留不住吧。”
刘云帆表现得很失落。
在国内卖得再多又如何,利润远远比不上出口,只能赚些辛苦钱。
很多只靠出口和供港市场的菜场活得很滋润。
喝完了茶,陈家志来到了分拣车间,自有菜场的蔬菜已经到货了。
由于配送需要,每箱蔬菜的重量也发生了变化。
多了15斤和20斤规格装的泡沫箱,更能适应中小型餐厅的需求,也说明配送业务在不断深入中下沉市场。
与此同时,中山、珠海、深城等地的配送中心也在用免费策略挑动优质餐饮酒楼的神经。
鸡心芥虽然品质还没有达到最佳,但仍有明显优势。
同时,靠谱鲜生的其它蔬菜品质也很能打。
尤其是大利生菜,有脱颖而出的趋势,受到了众多餐饮店的青睐。
以前,大利生菜只在江心菜场有小面积种植,同兴泰又长期拿大利生菜,配送中心便没有大力推广,档口更是没有卖。
如今不同了,增城基地有足够大的面积。
易定干在江心菜场种了几次,也清楚大利生菜的潜力,把其纳入了合利菜场的重点规划品种。
现在每天都能割十几亩的大利生菜,亩产1.5~2吨,一天20~30吨的产量。
一个很可观的数字。
然而,经过近期的推广,大利生菜不仅在配送端表现优异,在档口的表现同样出色。
此时,陈家志和李才走在去档口的路上,也在聊大利生菜。
它的口感更好,如花瓣般卷曲的叶片也很讨喜,看着很优雅。
很多档口客户在验货时都喜欢掰一片下来生吃,然后就问价下单了。
推广很轻松。
了解了基地大利生菜的产量,李才叹道:“照这样下去,档口在大利生菜上又要做出牺牲,给配送和供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