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8章 灯不灭  铁骨兵锋:晚唐乱世鏖战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408章 灯不灭 (第2/3页)

够三天。”这张纸条同样迅速消失,但三天后,一支援助东村的匿名粮队,竟由七八个不同村子的人自发组成,出现在了村口。

    信息像水下的暗流,无声地交汇、传递。

    终于有一天,一张与众不同的纸条出现了,它没有陈述任何事实,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何我们还要缴纳那该死的灯油税?”

    这个问题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很快,木板上出现了更多与之相关的纸条。

    “因为税官的刀很快。”“上个月刘三叔就因为抗税被打断了腿。”“我听说那笔税款根本没到上面,全被县尉私吞了。”“县尉的表亲在州府当差。”“他的车队每周三会经过城南的乱石坡。”纸条在无数双匿名的手中流转,从抱怨到揭露,从恐惧到分析,各种信息碎片层层叠加,竟在无人组织的情况下,自发地勾勒出了一套应对之策的模糊雏形。

    楚瑶远远地望着那面写满人间疾苦与微末智慧的木板,嘴角终于勾起一抹微不可察的笑意。

    她低声对自己说:“现在,话语终于属于你们自己了。”

    而在南方的某个小村落,张阿妹正面临着另一场争执。

    她提议每家每户都拿出一盏灯,由村里的孩子们轮流守夜,将村里的主路照亮。

    大人们却纷纷摇头,有的说浪费灯油,有的嫌麻烦,更多的是觉得没必要,黑暗了这么多年,不也这么过来了吗?

    大人们的消沉,却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

    他们对黑暗的恐惧,远比对灯油的吝惜要真实。

    张阿妹干脆不再理会大人,带着一群孩子开始自己动手。

    她教他们把废弃的油瓶和瓦罐洗干净,用棉线搓成灯芯,灌入最劣质的废油。

    每一盏灯制成后,她都会让孩子们用歪歪扭扭的字迹在灯身上写下五个字:“我不怕黑”。

    一盏盏简陋的油灯被挂在了路口的树杈和屋檐下,虽然光芒微弱,却连成一线,驱散了村里积年的阴森。

    某天深夜,一队官兵举着火把冲进村子,厉声宣布即刻宵禁,勒令所有人必须熄灭灯火。

    他们手持水桶和麻袋,正要去扑灭那些“违规”的灯。

    就在这时,一群孩子从各家的屋里跑了出来,他们什么也没说,只是手拉着手,将那排油灯紧紧围在中间。

    为首的一个孩子,正是张阿妹的弟弟,他挺起胸膛,用清脆的童音大声背诵起张阿妹教给他们的《不字歌》:“你不让我说,我偏要高唱。你不让我亮,我偏要点上!”

    “你不让我亮,我偏要点上!”其余的孩子也跟着齐声高喊,那稚嫩却无比坚定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

    官兵们面面相觑,看着那一张张倔强的小脸和一双双在灯火映照下亮晶晶的眼睛,手中的水桶竟无论如何也泼不下去。

    最终,为首的军官挥了挥手,带着队伍沉默地退走了。

    从那夜起,“守灯童”成了村庄的象征。

    不久,连邻村的孩子们也开始学着制作自己的“不怕黑”灯。

    北境线上,巡路人陈十一病倒了。

    他躺在冰冷的土炕上,咳得撕心裂肺。

    他守着的那条连接两个镇子的百里荒路,已经连续十年,夜夜都有他的灯笼作为指引。

    他想,这条路大概要重归黑暗了。

    他甚至能想象出那些行路人脸上的失望与恐惧。

    然而,第二天清晨,当邻村的猎户扛着一杆土枪路过他家时,朝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