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2章 雨落无声,根已深  铁骨兵锋:晚唐乱世鏖战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412章 雨落无声,根已深 (第2/3页)

斑驳。

    她从怀中取出一枚尖锐的石子,借着月光,在石碑不起眼的角落里,用力刻下一行娟秀却又力透石背的小字:“你不做,不代表没人该做。”

    做完这一切,她便如一道影子般消失在夜色中。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镇上早起的人们惊奇地发现,一个平日里沉默寡言的妇人,正拿着一把大扫帚,在南边公井旁的排水渠口y下一下地清理着淤积的污物。

    她没有言语,也没有号召任何人,只是默默地做着。

    清理干净后,她从篮子里取出一盏小小的、擦拭得干净的油灯,放在井沿上,点亮了它。

    那微弱的灯火在晨风中摇曳,却异常醒目。

    村塾那边,张阿妹的日子也不好过。

    眼看春耕灌溉在即,各家田地的用水分配又成了难题。

    她记挂着过去那种安静而高效的解决方式,便鼓起勇气向村里的几位长者提议,希望恢复“无言议事会”,让孩子们通过标记来决定引水次序。

    话音未落,便遭到了村塾老先生的当面讥讽:“简直是胡闹!黄口小儿,聚众不语,成何体统?农耕大事,关系到一年的收成,岂能由一群顽童做游戏般决定?自古以来,都由德高望重者统筹规划,方能合乎礼法!”

    面对老先生的斥责,张阿妹没有争辩。

    她知道,言语在根深蒂固的观念面前是无力的。

    从那天起,她不再提议事会的事。

    只是每天黄昏,她会带着村里那群最熟悉田埂的孩子,绕着所有田地缓缓行走。

    孩子们人手一把木签,在张阿妹的示意下,沿着他们认为最合适引水的路线,将木签一一插入土中。

    那情景,不像是在规划农事,更像是一场庄重的巡礼。

    老先生见了,只是摇头冷笑,愈发觉得她冥顽不灵。

    第三日,农夫们下地时,终于注意到了那些遍布田间的木签。

    起初他们也觉得是儿戏,可仔细一看,不少经验老道的老农都变了脸色。

    他们发现,这些看似随意的标记,竟精准地避开了所有不易察觉的渗水裂隙,绕过了几处只有祖辈相传才知晓的古墓气口。

    那路线规划之精妙,远胜他们往年凭借经验和争吵定下的方案。

    有几个心思活络的农夫,趁着夜色,悄悄将自家田地旁的标记木签挪动了位置,想让水流更靠近自己的田地。

    不料当晚,天降暴雨。

    次日天明,人们骇然发现,被私自改动过标记的那几处田埂,都被山洪冲出了缺口,田地被淹得一片狼藉。

    而唯独按照张阿妹标记规划的区域,水流顺畅,安然无恙。

    事实胜于雄辩。自此之后,村里再也无人提及“不合礼法”四个字。

    风波同样发生在了陈十一的家中。

    他那个挂在村口老槐树上的皮囊,一直被孩子们当成祈福的信物。

    这天,他那顽皮的小孙子爬树,不小心将皮囊的绳索扯落了。

    族中的一位长老闻讯赶来,一脸严肃地要将皮囊收回,声称:“此乃先辈遗物,镇族之宝,岂能容孩童如此亵玩!理应由族里好生保管起来。”

    陈十一却摇了摇头,拦住了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