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8章 她走后心跳才开始  铁骨兵锋:晚唐乱世鏖战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418章 她走后心跳才开始 (第2/3页)

心,激起一片细碎的浪花。

    岸上被惊醒的信徒们发出一片哗然与哀嚎,他们冲到岸边,对着江心痛哭流涕,仿佛信仰被当众处决。

    楚瑶站在高崖的风中,黑发与衣袂一同狂舞。

    她清冷的声音顺着风,清晰地传到每一个人的耳中:“问题从不回答人,它只让人不再怕问。”

    话音未落,她转身没入崖后的芦苇荡,顷刻间便消失了踪影,只留下一河破碎的月光和一群失魂落魄的人。

    与此同时,数百里外的三岔谷,张阿妹遇到了另一场争端。

    这里曾是“真素花园”理念的发源地之一,如今却因为理念的解读而分裂。

    山谷两侧,两拨村民手持农具激烈对峙,空气中充满了火药味。

    一派自称“真素花园”正统,他们坚信花园的管理者应该如季节更替,轮值耕种,人人平等,这才是“花娘子”最初的教诲。

    另一派则高举着一个新雕的木头小像,声称那是“花娘子”的圣像,他们宣称从张阿妹过往的言行中悟出了“遗训”,认为应该选出最擅长种植的人固定管理,定下规矩,以求效率最高。

    双方都引经据典,将张阿妹曾经不经意间说的话、做的事,当作支持自己立场的铁证。

    有人说:“阿妹当年说过,让最会种花的人先来!”另一人立刻反驳:“她也说过,每个人的手都能让种子发芽!”

    张阿妹站在冲突的中心,却没有说一句话。

    她听着那些被肢解、被重塑、被当成武器的自己的“语录”,脸上看不出喜怒。

    在两方人最激烈的叫骂声中,她默默地蹲下身,从背篓里拿出一把小锄头,在两拨人中间的空地上挖开一个浅坑。

    然后,她解开一个布包,将满满一筐不知名的野花籽倒了进去,再用随身的水囊,浇了半囊清水。

    整个过程,她安静得仿佛不存在。

    直到做完这一切,她才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站起身,对两边剑拔弩张的人群说:“你们吵你们的。”她指了指那片湿润的泥土,“等花开时,看哪边浇水的人多。”

    说完,她便背着空了一半的背篓,转身离开了。

    当晚,争吵的双方果然都偃旗息鼓,各自派了一个人守在那片花籽旁,既是守护,也是监视。

    然而,黎明时分,当第一缕阳光照亮山谷,他们发现,那片土地上的种子,几乎被早起的鸟雀啄食殆尽——唯余一片湿润的泥土,在初阳下映出微光,显得格外讽刺。

    楚瑶藏身于一处山腹的石窟中,洞口被藤蔓遮蔽,是绝佳的藏身之所。

    她用一块木炭,在粗糙的岩壁上奋笔疾书,字迹潦草而充满力量:“反抗一旦可预测,便成了顺从的新形式。”

    她写下这句话时,心中涌起一阵恶寒。

    从南村的“听心坛”,到河湾的“许愿铃”,再到自己一次次的“破坏”,她猛然意识到,这些反抗与迷信,都在以一种可被观察、可被归类的模式发生。

    就在这时,她持炭笔的右手指尖猛地一烫,那道久未出现的金色纹路再次亮起。

    与以往不同,这一次,它没有带来灼烧的痛楚,反而在她面前的空气中,投射出几个模糊而闪烁的字母,像一句不完整的验证码:“我 → 你”。

    从我,到你?

    她盯着那行缓缓消散的字符,一个可怕的念头击中了她:系统并非单纯地压制与格式化,它在学习!

    它在学习“拒绝”的模式,分析反抗的逻辑,试图将一切“不愿”和“反叛”,都编码成一个个可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