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8章 她走的时候连影子都没收  铁骨兵锋:晚唐乱世鏖战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478章 她走的时候连影子都没收 (第2/3页)

泥土上,竟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缓缓排列成了一行歪歪扭扭的小字。

    “别替我说话,让我错一次。”

    虞清昼站在高处,静静地看着那行字,看了很久很久。

    风再次吹过,字迹便散了。

    她忽然轻笑了一声,摇了摇头,那笑容里有无奈,有释然,更有某种决断。

    她走下观星台,当即传下谕令。

    “将观星台与山下空白阵遗址,一并拆除,改建为露天茶肆,供本阁弟子与过往行人歇脚、清谈。”

    璇玑阁上下为之震动,却无人敢于质疑。

    谢昭华的脚步,停在了听娘亭的废墟南麓。

    这座亭子,曾因一位母亲在此日夜呼唤远行之子而得名,后毁于一场天灾。

    如今只剩几根断柱,掩映在疯长的野草之中。

    她听见了一阵歌声,是几个少女的声音,清脆又带着点怪异的调子。

    她悄然靠近,躲在一块巨石后倾听。

    “……一粒瓜子壳,不说不给我。一张红糖纸,甜了嘴巴锁。谁的名字忘了,谁的影子躲?风吹草人笑,石头会唱歌……”

    歌词支离破碎,东拼西凑,却反复出现了“瓜子壳”、“糖纸”这些她无比熟悉的词。

    她不动声色,走上前去,装作问路的旅人。

    少女们见她气质不凡,倒也不怕生。

    一问才知,这首歌是附近村塾里一位落魄秀才私下编的,名叫“禁语歌”,专门将那些不知为何被官府或修行门派抹去的名字、物件,编成孩童都能上口的怪调童谣,以此流传。

    他们不懂其中深意,只觉得唱着好玩。

    谢昭华道了声谢,继续前行。

    走出很远后,她从行囊里取出一枚蜜渍梅核,这是她随身携带的零食。

    她走到一处向阳的土坡,用药锄挖了个小坑,将那枚还带着甜味的梅核郑重地埋了进去。

    七日之后,那处土坡上,一株嫩绿的梅树新芽破土而出。

    奇特的是,它每一片新生的叶子,背面都天然浮现出无数道细如蛛丝的荧光脉络。

    那些脉络纵横交错,飞速流动,在月光下看去,像极了当年姜璃以身化法,映照九州时,那面直播镜上疯狂滚动的弹幕轨迹。

    只是,那些脉络之上,空无一字。

    仿佛在等待后来者,用自己的声音,去填满这片喧嚣的空白。

    璇玑阁的“街头论言日”上,气氛却远不如虞清昼预想的那般热烈。

    这是她废除诸多禁令后,设立的常规活动,鼓励弟子们畅所欲言。

    然而,庭院里,新老弟子们拘谨地站着,发言者寥寥。

    即便有人开口,也尽是些“今日天气甚好”、“师姐道法精深”之类无懈可击的废话。

    长久的缄默,早已将恐惧刻进了骨子里。

    即便枷锁已除,他们依然习惯性地带着无形的镣铐跳舞。

    虞清昼的目光扫过一张张如履薄冰的脸,沉默了片刻。

    她突然对身边的侍女道:“去,将库房里那三百面铜锣都抬出来。”

    侍女愕然,但不敢违抗。

    很快,三百面大小不一的铜锣被分发到每个弟子手中。

    “今日,不说,只敲。”虞清昼的声音清冷,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穿透力,“想停就停,想疯就疯。什么时候觉得心里那口气顺了,什么时候再停下。”

    起初,只有零星几下试探性的敲击。

    继而,有人闭上眼睛,用尽全力猛地一击。

    那震耳欲聋的声响,仿佛一道惊雷,劈开了死寂的空气。

    很快,第二响、第三响……铜锣声此起彼伏。

    有人边哭边敲,有人仰天大笑着用锣锤胡乱砸着,有人将所有的委屈、愤怒、不甘,都灌注进了那尖锐刺耳的噪音之中。

    声浪汇聚成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