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老巴黎的浪漫与两首诗(7k) (第2/3页)
一念至此,当其他人可能或多或少还在衡量有些东西的时候,刚才一直都在头脑风暴的马埃尔就已经从仆人那里拿了两杯酒过来,然后热情地递到了米哈伊尔的面前说道:
“米哈伊尔先生,我一直都是您的忠实读者,我的报纸更是您的坚定支持者,这里我想跟您喝一杯。”
米哈伊尔:“?”
老巴黎人也有敬酒这种习俗?
虽然感觉稍微有点意外,但米哈伊尔肯定也是回应了对方。
而马埃尔这一行动无疑也是点醒了其他人,于是很快,就算其他人并未像马埃尔这么热情,但是原本还有些微妙的氛围一下子就变得其乐融融。
严格意义上来说,米哈伊尔其实没怎么进行清算,毕竟他这一趟欧洲之旅的行程实在是有些紧密,其实没太多功夫跟各种各样的人斗智斗勇。
另外该说不说,谁说老巴黎人没有人情世故?
在某种意义上达成了共识以后,米哈伊尔只能说在经商这一块、在追逐利益这一块,老巴黎人可要比圣彼得堡的那些先生们更豁得出去。
不过当他们这边的气氛正好的时候,场上其他人眼见米哈伊尔他们竟然如此和谐,一时之间许多人的脸色也是颇为怪异。
一方面,某些传闻似乎再次得到了验证,而另一方面,他们应该拿出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那位年轻人?
不等有些人想清楚这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沙龙也很快就正式开始。
由于俄国那边的沙龙基本上就是仿照法国来举办的,因此米哈伊尔倒是觉得并没有太过新奇的地方,不过真要说的话,巴黎的沙龙的自由度显然要更高一些,话题更加宽泛和大胆,交流更加频繁和活泼,与此同时,还有在巴黎不得不品的“艺术赞助人”这一环节。
俄国那边也有,但总得来说也没有几个,而法国这边的这个传统自然是由来已久,这种东西有时候是各持所需,一方获得文化上的影响力,一方获得实实在在的资助,有时候要是看对眼了那便直接就来上一段浪漫的故事。
正常来说,这年头法国的艺术家们多多少少都有过情人或者主动去成为别人的情夫,而像沙龙这种场合很多人虽然不好表现的太露骨,但是私底下的暗流涌动实在是不少。
不光是贵妇们会打量有些长相还不错的青年,有些年轻人更是像个花孔雀一样展示着自己,甚至说,他们讨好的对象有的看着年纪实在是已经不小,而且容貌谈吐也真是令人不敢恭维。
不过即便如此,他们依旧十分努力,只能说,他们就差把“阿姨!我不想努力了!”直接写在脸上了
这些年轻人展示自己的方式主要还是通过幽默的谈吐以及对有些事物的滔滔不绝,似乎是想借此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与深刻。
有些人给人的感觉还不错,有些人则是比较努力。
而在这样的环节,米哈伊尔多多少少显得有些沉默,即便就在刚刚,报社的几位老板也在为米哈伊尔指点迷津,张嘴就道:
“米哈伊尔先生,那几位是谁想必也不用我为您过多介绍了,而以您的条件,不在巴黎一展身手真是可惜了!”
只可惜不知为何,米哈伊尔似乎不愿意发挥他在这方面的优势,而由于他这样的表现,有些人原本放在他身上的目光也已经渐渐移开了,毕竟在巴黎,机智灵敏的谈吐往往更能吸引到人,而过于沉默和传统的人往往会被认为是古板和无趣。
见到这一幕,场上有些原本还有些担心米哈伊尔的存在会不会影响到什么的法国年轻人也是放下心来,看来这位长相不错的年轻人终究还是一位俄国人,他压根就不懂到底什么才是巴黎的浪漫!
而既然是文学方面的沙龙,那么随着场上众人的情绪逐渐高涨,一些朗诵环节便自然而然地出现。
或许是因为有些人目的比较明确,总之他们所朗诵的满是歌颂和赞美的诗歌大多充斥着奔放的激情和浓郁的感情色彩,在他们浓厚的语调下和深情的目光下,就算是那些平日里受到丈夫冷遇的贵妇人在此刻都会觉得自己是绝色佳人。
不过像这一套东西对于一些久经社交场的贵妇人们来说似乎算不了什么,见惯了巴黎的浮华与各种各样的人的她们显然已经免疫了这些东西,到了她们这种阶段,想要产生激情已经有点困难,如今更多的还是出于现实的考量。
而米哈伊尔就这样观察着场上形形色色的男女,观察着一个又一个人的反应,当他觉得有些事情确实可以尝试一下的时候,他便主动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时机对着沙龙的女主人吉拉尔夫人笑着说道:
“能否容许我在这里展示一下我的作品?”
嗯?
不会是你那个被禁止演出的剧本吧?
那样的题材可不适合在这样的场合里念
正当吉拉尔夫人有些犹豫的时候,米哈伊尔也是适时地补上一句“是一首诗歌”。
听到这里,其实也想为《新闻报》争取到米哈伊尔的的吉拉尔夫人也不再犹豫,当即就给面子地捧场道:“当然,您可是雨果先生亲自认可的有潜力的诗人了。”
当这样的话说出口后,那么无论是出于对雨果的尊敬还是米哈伊尔刚才所显示出的在出版界的地位,总之场面迅速的就安静了下来,接着很多人便都把目光放到了米哈伊尔这个外国诗人身上。
不过对于这种景象,有几位刚才已经收到了贵妇们的反馈并且建立了信心的法国年轻人并不怎么担心,毕竟一首诗想要产生很好的效果,有些时候很大程度上其实要看现场的氛围怎么样。
在这样一个变得有一种浪漫的氛围的沙龙,倘若这个人写的是什么严肃题材,那么写得再好也不会得到太好的反馈,而米哈伊尔上次在雨果先生那里念的诗歌好归好,但又是永恒又是哲思,如今再结合他在沙龙上真正的表现,他的性格想必也同他写的题材一样?
而不管别人怎么想,米哈伊尔则是已经拿出了一首他认真琢磨过韵律的一首诗。
只是这首诗的前几句,一下子就让有些法国年轻人乐开了花,也让有些人微微皱了皱眉头:
“当你老了,头发花白,睡意沉沉,
倦坐在炉边,取下这本书来,
慢慢读着,追梦当年的眼神,
那柔美的神采与深幽的晕影。”
有多少人愿意变老?
又有多少人能够接受这个事实?
更何况在场的有些贵妇是真的已经有点上年纪了,念这样的诗仿佛是想伤了她们的心?
就在有人这样想的时候,随着这首诗歌的转折,在场的许多人的心似乎都狠狠跳动了一下,即便是那些早已见过了社交场和男女之间的激情的人也不例外。
“多少人爱过你青春的片影,
爱过你的美貌,以虚伪或是真情,
惟独一人爱你那朝圣者的心,
爱你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留痕。”
这几句诗一出来,似乎一下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