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9章 技术效率  今天毁灭世界了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59章 技术效率 (第1/3页)

    再次睁开眼睛,林序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里。

    他快步走向办公桌,打开电脑,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尽全力试图将江星野传输给他的,有关“拼图实验”的信息全部记录下来。

    虽然说自己进入高维空间时,这部分信息是像信息流一样直接“流入”自己的大脑的,但在回到三维世界之后,想要取出这部分信息,却仍然只能依赖传统的记忆导出方式。

    同时,信息在自己大脑中的存储,也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大脑的功能性。

    如果时间拖得太久,该忘还是会忘的。

    所以,他必须要尽快。

    花了足足一个小时,林序终于把“拼图实验”的技术框架全部输出完毕。

    剩下的,就是一些细节填充、数据修正工作。

    这部分内容倒是可以慢慢来,不用急于一时了。

    推开键盘,林序长舒了一口气,一遍活动着略有些酸痛的手腕,一边从头到尾复盘着“平图实验”的全部细节。

    不得不说,这是个惊人的计划。

    它的设想大胆到了极限,但它的逻辑又同样严密到了极限。

    那个宗教世界的人类,除了在“信仰”上的差别之外,对高维世界的认知发展,与自己所在的命运石主世界其实并无太大差别。

    在最开始,他们也一样认为,升维的关键是维持稳定的“高维通道”,是建立“限制器”,去限制时间碎片崩溃带来的影响。

    他们也认为,所谓的“高维适应性”问题,不过是升维过程中的一个小小障碍,跟“升维途径”的问题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但很快,就跟命运石主世界的所有人一样,他们也最终确定,高维适应性问题,正是整个升维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所谓的升维,也不过不切实际的妄想。

    于是,他们选择了孤注一掷,用一张一张的拼图,去测试边界的特性。

    他们首先建立的是大规模的限制器阵列,通过限制器带来的时空对称性破缺特性首先稳定了区域内的时空结构。

    而在建造限制器阵列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技术,就是所谓的“闭环反馈系统”。

    一套限制器阵列与单独的限制器不同。

    单独的限制器,基本上可以说是利用受拓扑保护的真空态壁垒来维持已经创造的时间碎片的稳定,这个过程是精巧的、平衡的、也是稳定的。

    它的规模很小,与外界基本隔绝,收到的不可控干扰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它很安全、也很可靠。

    但,当一个限制器装置,转化成“限制器阵列”时,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

    过大的规模让限制器的运作无时无刻不承受巨量的干扰,而想要解决这种干扰,是不可能依靠建立围墙一样的“隔绝”的。

    唯一的方法只有一个。

    建立一套庞大的闭环反馈稳定系统。

    这套反馈系统必须要能够实时监测限制器阵列内部微弱的时间流速率和量子态,同时又不能引起其坍缩。

    而要做到这一点.

    同样只有唯一的一个方案。

    零作用测量。

    当梳理到这一层时,林序的后背几乎冒出了冷汗。

    当然,并不是那种“惊悚”的冷汗。

    而是一种因为巨大的震撼,感受到了强烈共鸣所引发的战栗。

    自己所在的世界,与那个所谓的宗教文明所在的世界选择了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式、完全不同的社会结构。

    但在最终,在有关高维的一切技术上,都做到了殊途同归。

    他们使用零作用测量方案来监测限制器阵列,而己方则是使用这种方案来为CKC晶体测试开路。

    隔着无数星河,或许在世界末日到来之前都无法相见的两个文明,在共同的灾难面前,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这不得不说,也是一种独属于人类的浪漫。

    林序轻轻捏了捏眉心,随后,他继续向下看去。

    在解决了反馈系统的问题之后,宗教世界的人们还引入了一套“能量偿还系统”,用于向他们所在的边界区域输送能量。

    而在输送能量的过程中,他们便可以实时监测边界带来的映射变化。

    到这一步,技术难度反而相对较低了。

    毕竟,这个操作的本质,无非就是反复试错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