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8章 樊楼  大宋文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358章 樊楼 (第2/3页)

有让他给娃儿起名的。

    如此一忙活,看着太阳下山,陆北顾才想起来晚上他在樊楼还有场重要的聚会。

    不得已,只好雇了辆马车赶紧过来.你问为什么不雇驴车?那当然是樊楼这条街根本就不让驴车停啊!

    晏几道笑道:“别解释了,来迟,当罚三杯!”

    “行行行!我自罚三杯。”

    陆北顾拿起旁边的酒壶,给自己倒了酒,囫囵连着干了三杯,这才算过关。

    喝完酒,他打量了一下包厢内。

    欧阳修和梅尧臣这些老年人都没来,来的全都是中青年。

    曾巩与张载刚才正在对坐弈棋,二程兄弟则在鉴赏墙上的山水画,苏辙和苏轼也在,但不知道为什么,就这么干坐着。

    苏轼虽然不是青松社成员,但是因为上次在送别梅挚的时候见过,晏几道跟他聊得不错,所以苏家兄弟也收到了邀请。

    除此之外,还有几名青松社的成员,以及晏几道身边的朋友,都正在闲聊呢。

    他确实是到得比较晚的。

    随后,他与众人叙话。

    曾巩说道:“今晚好好聚聚,再过一阵子,就得各自散去了,以后天南海北,再难相见啊。”

    这话是实话,要联络感情真的抓紧,等吏部的授官名单下来之后,他们这些人,就得各奔东西了。

    而大宋的交通和通讯本来就都不方便,身为朝廷命官,如果不是有事或是得到了批准,他们也不能随意走动。

    所以说来悲伤,但这些人下次想要如此整齐地聚在一起,其实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就在这时,苏轼忽然主动开口说道。

    “陆贤弟,我们兄弟得随父亲归乡一趟了,你有什么要给家人带的信件或是口信吗?我可以给你顺道捎回去。”

    “啊?”

    陆北顾有些不解,这不是刚金榜题名吗?

    苏辙神情有些黯然地说道:“今日刚收到的家信,家母一病不起,我们必须得先赶回眉山了,至于授官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陆北顾心中一沉。

    他听苏家兄弟说过,知道他们的母亲程氏对于苏家兄弟乃至苏洵的意义。

    这是一位贤内助,作为眉山县富豪之女,为了资助苏洵科考,把自己的陪嫁田都变卖了,这些年更是专心相夫教子,方才将苏家兄弟培养的这般优秀。

    如今还没等到他们金榜题名的消息,程氏便一病不起,不管怎样,苏家兄弟肯定是不会在开封继续待了,怎么都得回去看了才安心。

    “吉人自有天相,希望只是虚惊一场。”陆北顾诚恳地安慰道。

    苏轼和苏辙两兄弟很勉强地笑了笑。

    显然,他们今天并不是为了享乐才来参加聚会的,而是为了跟这些刚认识没多久的朋友们道个别。

    陆北顾当场写了封家信,拜托苏轼给嫂嫂带回去。

    毕竟他高中状元,不给家里知会一声是不合适的虽然官方肯定也有渠道知道吧。

    又等了片刻,人终于到齐了。

    “人齐了,那就开始吧?”

    晏几道说道。

    不多时,包厢的两扇门徐徐洞开,六名乐工走了进来。

    包厢里专门有乐工的奏乐区,就在屏风后面。

    前排乐师抱着曲颈琵琶和凤首箜篌;后排执杖鼓、揭鼓、毛员鼓;居中一位老者抚七弦焦尾琴,看起来是这些乐师的核心。

    老者开始带头试音,指尖起落间,一串清越音符如珠玉落盘。

    随后,乐声渐密,各种乐器的合奏也变得极为和谐,九名舞姬随着乐曲翩跶而入。

    舞姬发鬓皆梳惊鸿髻,金丝垂在额间,她们身着蹙金绣罗裙,裙裾缀满珍珠,行动时琅琅作响,外面的披帛则是染成流霞色的轻容纱,在灯下泛着朦胧光晕。

    这些舞姬训练有素,很快便摆好姿势站定。

    忽闻揭鼓连敲三响,舞姬倏然分作两行。

    但见居中一女踏节而出,竟是赤足踩着地毯,足踝系九子铃,每步皆合鼓点。

    此女面覆鲛绡纱,唯见眉眼用金粉勾勒飞凤状,臂钏镯环皆作蛇形,随后开始翩跹而转,越转越快,转动时身上的臂钏镯环在灯光的照映下幽光流转。

    “竟是胡旋柘枝!”

    旁边有公子打扮的人惊叹。

    包厢里的大多数人都是普通士子,没怎么进过这种场所,自然是不懂的。

    这舞蹈,也就晏几道身边的二代朋友,才看得出门道。

    几人窃窃私语。

    “听闻此舞要选身轻如燕者,旋转百匝而不坠方才算是能登台献艺。”

    “不错。”

    “只是不知道这些舞女”

    “啐,净想那些腌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