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2章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大宋文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362章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第2/3页)

往无前的决心。

    随后,更衣完毕的陆北顾雇佣了一辆马车,前往御街西侧的御史台。

    车厢内,他看似闭目养神,脑海中却已开始梳理御史台的格局。

    权御史中丞欧阳修新任不久,正值用人之际;侍御史知杂事出缺;殿中侍御史吴中复以直声闻名,乃是清流领袖;其下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里行目前都还处于空缺状态。

    “一共就仨人,所以,自己去了就算御史台暂时的三把手呗?”

    突然冒出的想法,让他自己都乐了。

    整体来讲,御史台因为刘沆罢相前的自爆,人员凋零非常严重,正是百废待兴之时,他此去确实会比在其他人满为患的部门,得到更多的机会。

    马车在御史台衙署前停下。

    御史台位于御街之西,门庭不似枢密院、中书省那般显赫,却自有一股严肃的氛围。

    大门紧闭,门前石狮肃立,檐下悬着“御史台”三字匾额,字迹遒劲,隐隐透出风宪之威。

    陆北顾整了整身上那袭崭新的绿襴袍,又将官家御赐的金荔枝带正了正,这才手持敕牒,缓步上前。

    巧的很,门吏还是去年他第一次来御史台打听赵抃家地址的时候没搭理他的那位。

    门吏估计是认识他,也听到了些交代,这次完全不敢怠慢,跑着前来迎接。

    “可是陆御史?”

    陆北顾出示敕牒,淡淡道:“新任殿中侍御史里行陆北顾,前来御史台报道。”

    “早就候着您了!”

    门吏弓着腰,恭敬地说道:“您请随我来,欧阳中丞正在中堂处理公务。”

    御史台的占地面积不算很大,前院植有古柏数株,枝叶苍劲,后面则是御史台的正堂。

    欧阳修果然在内,正伏案批阅文书,眉头微蹙,似乎遇到了什么难题。

    听得脚步声,欧阳修抬起头,见是陆北顾,起身笑道:“北顾来了?好,好!老夫正盼着你呢!”

    陆北顾上前几步,依礼躬身:“下官陆北顾,参见中丞。蒙朝廷恩典,授此职司,特来御史台报到,聆听中丞教诲。”

    陆北顾虽然跟欧阳修挺熟悉的,也是对方在科举中选拔出来的,但现在正式进了官场,他也不好表现的跟私下场合一样随意。

    毕竟,工作的时候,要称职务。

    “哎呀,不必多礼,坐。”

    欧阳修指了指旁边的椅子,示意他坐下,自己则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

    “你来得正好,如今台中风宪稀薄,诸事繁杂,正是用人之际.你这‘殿中侍御史里行’,虽为里行,权责与殿中侍御史无异,可风闻奏事,弹劾百官,关乎朝廷纲纪,责任重大啊!”

    “是,下官定当恪尽职守。”陆北顾应道。

    欧阳修点点头,目光在他脸上停留片刻。

    见陆北顾第一次当官还有些拘谨放不开,欧阳修也不马上跟他说工作上的事情,而是问道:“做官之后的待遇,有人跟你交代过吗?”

    陆北顾有些茫然。

    “没人跟我说过。”

    “那老夫这个做上官的得跟你说,先说每个月发到手的钱粮。”

    欧阳修拿过他的敕牒看了看,一边看一边说道:“从六品下的将作监丞,正俸呢,是每个月55贯钱,禄粟是每个月5石米,因为你没有馆阁的‘职’,所以就没有职钱,而且作为京官也没有职田钱不过咱们御史台现在人少,所以你分到的厨食钱就很多,每个月有20贯。”

    大宋制度,京官有厨食钱,数额从50贯至2贯不等,其中宰执分为50、35、25贯三等,在京其他部门的官员则能分到从20贯至2贯不等,具体分多少,跟本部门的厨食钱总数和在职官员人数有关系。

    而外地官员,正是因为没有厨食钱所以才搞了职田,真宗时期规定各州县职田按其亩数,收获粮食售卖所得钱财,一半给主官,一半给佐官和幕僚官,而如今规定的更详细一些,将州县分为七等,州县各级官员均授予20顷到2顷数量不等的职田。

    “所以,目前你每个月的钱粮收入,是75贯钱,加上5石米。”

    多少?

    幸福来得有点突然,陆北顾还没完全反应过来。

    要知道,普通开封市民的平均月收入,也就5贯钱啊.要是把米也换成钱,他相当于每年俸禄收入就超千贯了。

    当然他收入这么高,跟目前御史台缺人以及欧阳修的照顾是有很大关系的,御史台作为京城的重要部门之一,每个月分到的厨食钱很多,但现在算上他,大猫小猫一共就三只,就算都顶格发,钱也根本分不完。

    所以,他才领到了跟三司使同水平的厨食钱,属于宰执之下的最高水平。

    “多谢中丞照顾。”陆北顾很感激地说道。

    他又不是傻子,很明显御史台的厨食钱怎么分配,完全是由欧阳修这个主官决定的,要是欧阳修不愿意多发,每个月就给他按最低标准发2贯,那也没什么好说的。

    “年轻人别感觉俸禄多,以后用钱的地方多着呢.雇佣仆役、娶妻生子、往来应酬、接济亲朋,哪样不需要钱?”

    欧阳修打趣道:“老夫最有钱的时候,就是当初刚当官的时候,越往后,俸禄越多不假,但反而越不够花。”

    随后,欧阳修又给他介绍了在大宋当官的其他福利待遇。

    物质上的,包括但不限于在每年春冬两季发放的罗、绢、棉等衣料,以及逢年过节发的茶、酒、薪、蒿、炭、盐等物资。

    非物质的,则包括致仕养老待遇、转官待遇、恩荫待遇。

    如果以从六品下的官职致仕退休,可以领取在职时一半的正俸作为养老金,而在退休时也会被授予一个更高的散官衔以示荣宠,同时有机会获得一次荫补子孙的门荫机会。

    当然,仅仅是机会,现在门荫的口子收的很紧,只能推荐一名子孙为官,而且能否成功,以及成功之后要排队多久,排队之后又能分配到什么官职,都是不确定的。

    但这已经为家族后代提供了一个科举之外的入仕渠道,是士大夫维持家族延续的关键,跟科举虽然没法比,但起码能保证在自己死亡后,后代哪怕没出息也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