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缝合之心(求月票) (第1/3页)
当那头纯白的冰霜巨龙叼着巨人的断臂消失在黎明的天空。
当那座近两百米高的冰山森然矗立,散发出相隔千米都能目受的寒意。
伦敦全城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状态中。
这种寂静,不同于之前的死寂,而是极度紧张和恐惧过后,骤然放松所带来的、带有耳鸣般嗡响的大脑真空状态。
几秒钟后,这种寂静才算是被陆续打破。
威斯敏斯特主教座堂内,压抑了许久的哭泣声、如释重负的喘息声、以及劫后余生的激动呐喊声,刹那决堤爆发出来。
人们相拥而泣,不管相识与否,都紧紧拥抱在一起,好像能从彼此颤抖的身体中汲取半分真实活着的温度。
烛光在泪眼中朦胧摇曳,圣像似乎也带上了慈悲的微笑。
“活下来了.我们活下来了!”
“上帝没有抛弃我们!天使!不,是巨龙!上帝派下了巨龙,让它拯救了我们!”
“感谢主!”
甭管龙在圣经里面从来是跟撒旦、古蛇三位一体,总之现在,圣经要改写了。
说不定要给这位白龙封圣,然后立起雕像。
不过考虑到不久前伦敦发生的雕像暴动事情,恐怕很长一段时间内,全世界的雕塑家都会很难混口饭吃。
类似的场景,发生在伦敦每一个尚有幸存者的避难所、教堂、楼房里。
那些通过尚存的网络信号、胆战心惊地观看完了这场宛若神话战争的直播的英国民众,此刻也瘫软在沙发或地铺上,任由汗水浸湿衣襟。
父母紧紧搂住孩子,夫妻十指相扣,朋友相互拍打着后背一种跨越了整个国家的集体性情绪释放,在黎明到来的这一刻,汹涌澎湃。
远在科茨沃尔德地堡深处的临时政府中枢,气氛则更为复杂。
当屏幕上传回巨龙消失、冰山稳固的最终画面时,指挥中心内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口哨声、甚至有人将文件抛向空中的声音方才猛地炸开。
这些日夜承受着巨大压力的高官和参谋们,此刻毫无形象地宣泄着内心的狂喜与压力。
相比之下,首相的表现则显得低调了许多。
他只是夸张地、长长地、好像要将肺里所有浊气一次吐出来一般,松了一口几乎憋了整夜的气,然后整个人如同虚脱般,重重地靠在了椅背上,闭上了眼睛,手指用力揉捏着发胀的太阳穴。
但若仔细观察,能看到他嘴角难以抑制地微微上扬,以及眼角那一闪而逝的湿润。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伦敦遭受的创伤是毁灭性的,其惨重程度,甚至超过了二战时期德国空军持续数月的狂轰滥炸。
整座城市的核心区域几乎被夷为平地,地标性建筑十不存一,经济损失无法估量,人员伤亡更是触目惊心。
但是——一如往常,但是之后的话才是最为关键。
他们避免了最坏的、绝对无法接受的结局,动用战略核武器,将伦敦从地图上核平。
建筑可以重建,基础设施可以修复,甚至经济也能在废墟上逐步复苏。
但人心,一旦散了,就再也聚不回来了。
如果官方最终下令摧毁自己的首都,无论理由多么充分,都将在不列颠的民族灵魂上留下一道永不愈合的伤疤。
届时,联合王国的分崩离析,将不再是遥远的威胁,至少他有生之年,肯定能看见。
那段子一样的大不列颠快没北爱尔兰联合不起来王国,就要成真了。
就连此刻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北爱都柏林,那些平日里叫嚣着要独立建国的政客和支持者们,通过屏幕目睹了伦敦的惨状与最终那神话般的逆转后,也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沉默。
许多人下意识地抚平了因激动而急促的呼吸,心中涌起一种复杂的情绪。
这种情绪暂时压过了政治分歧。
毕竟,谁又能保证,这样的灾难不会有一天降临在他们的土地上,光靠他们的话.
大英军备废弛,换成他们自己处理,更要命。
教堂内,威廉五世在确认危机解除后,第一时间并非休息,而是强撑着疲惫不堪的身体,要求接通全国的广播信号。
他没有换下那身早已褶皱不堪的礼服,脸上的憔悴神奇地消散,他知道自己赌赢了。
纵然代价惨重,可是活下来就是最大的胜利。
作为被上帝眷顾的城市,可以想象,全世界的热钱都会往伦敦汇聚。
重建速度将会让所有人回忆起,曾经的日不落,也是有基建之王的称号的。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HS2高铁的事你别提!
他站在镜头前,背后是残破的宫殿窗户和远处依稀可见的冰山轮廓。
“全体英国公民、怀有善心的各国人民们,”他的声音沙哑,带着一点轻快,“黎明已至,我们一同挺过了这个漫长的黑夜。”
“伦敦受伤了,伤得很重。但伦敦没有陷落,不列颠的精神没有倒下!毫无疑问,今天我们的勇敢证明了英国人的虔诚,证明了上帝仍眷顾祂的羔羊.在此,我向所有在危难时刻坚守岗位的勇士,向所有伸出的援手,向每一位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