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八十二章 :阿抖来袭(6.3k)  内娱顶流:从跑男出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三百八十二章 :阿抖来袭(6.3k) (第2/3页)

的演员,而不是仅仅依靠一时的运气和热度。

    正如我前面说的,我也可以选择更轻松的方式,但我不愿,也不敢。”

    他目光澄澈,“因为我希望自己的路能走得更长远,希望能对得起选择我的导演、支持我的粉丝、以及观看我作品的每一位观众。

    肆意消耗他人的信任和期待,最终咽下苦果的,只会是我们艺人自己。

    你们或许会在心里怀疑,觉得我说漂亮话,但我想用我的行动和选择来证明——好的作品,才是一切的前提。

    而要想参与创作出好的作品,离不开一个演员扎实的台词、表演等各项功底。”

    他回归到周一伟最初的问题:“台词,绝不仅仅是把词背下来那么简单。

    它能直接揭示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和情感状态,帮助演员更精准地捕捉和传达角色的内心世界。

    更重要的是,当你对自己的台词烂熟于心,理解透彻,你在拍摄时会更加自信,这种自信会反馈到你的肢体、你的眼神,极大地提升表演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这里面的好处,需要大家在实践中慢慢体会。”

    “啪啪啪——”

    “顾清同学说的,就是我一直想告诉你们的!千万不要低估台词的重要性,它是表演的左膀右臂!”

    周一伟率先拍了掌,欣慰的说道。

    台下的同学们此刻也彻底心服口服,掌声如同潮水般响起,热烈而持久。

    “啪啪啪——”

    张静怡同样用力地发出海豹式鼓掌,眼睛亮晶晶的,一眨不眨地看着台上那个发光的身影。

    前排同学无意间的一句感叹,恰好道出了她的心声:“顾清同学……他真的在发光!”

    “好了好了,”

    周一伟抬手压下掌声,脸上笑容不减,“理论说了这么多,接下来就是实践环节。顾清同学,来,给大家打个样。”

    他说着,

    点开了准备好的视频片段,并将几张打印好的台词递给了顾清。

    顾清接过来低头一看,纸张顶端是几个醒目的大字:《莽撞人》——郭德刚代表作选段。

    顾清:“???”

    他难以置信地抬头看向周一伟,眼神里充满了疑问:“周老师,您没开玩笑吧?我?演绎郭老师的段子?”

    他虽然因为慈善活动和郭老师有过一点小摩擦,但那早已过去。

    而且他和郭老师的儿子小郭关系还不错,他来首都上学,小郭还热情地表示要尽地主之谊。

    抛开这些私人关系不谈,郭老师的台词功底——或者说相声演员的嘴皮子功夫,那是业界公认的顶级水准!

    吐字清晰,节奏把控出神入化,情绪渲染力极强。

    别说他一个学生,就是北电的许多台词老师,也未必能望其项背。

    “哈哈,放心,不是让你跟郭老师PK,那对我们来说都太难了。”

    周一伟笑着解释,“只是选取了《莽撞人》里《桃园结义》这一小段,让你示范一下,什么叫做‘口齿清晰’、‘语言规整’。

    也让同学们感受一下,同龄人中的优秀者,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准。”

    《莽撞人》这段贯口,是北电表演系大一大二台词课的经典练习篇目,几乎每个学生都要接触和尝试。

    然而,能顺畅、清晰、富有节奏感地说下来的人,寥寥无几,更别提演绎出其中的韵味和气势了。

    “那我…试试吧。”

    顾清只好点头,他倒也不会怯场。

    抬头看向屏幕。

    视频里,郭老师和于大爷正在舞台上表演。

    郭老师身着大褂,口若悬河,语速极快却又字字珠玑,每一个停顿、每一次重音、每一个眼神和手势,都恰到好处地烘托着“莽撞人”。

    《莽撞人》故事背景很简单,描述张飞在当阳桥喝退曹军的情节。

    先是介绍《开篇结义》,再到《长坂坡之战》、《张飞登场》、《喝退曹军》。

    一共4个章节。

    顾清仔细观察着郭老师的口型、气息运用和肢体语言,同时快速记忆着手上的台词。

    前半段播完,周一伟暂停了视频。

    教室里的同学们也默契地保持了安静,但小声的议论还是难免。

    “哇,听说顾顶流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是真的吗?”

    “肯定啊!央妈的《诗词大会》你没看?那飞花令环节,简直非人类!”

    “我看过《唐探》的采访,导演好像说过,顾清有一种叫‘图像式记忆’的能力,跟电影里的秦风有点像!”

    “对对对!就是那个!照相记忆!”

    在同学们好奇又期待的目光中,顾清缓缓抬起头,将手中的台词本轻轻放在了讲台上。

    “好了吗?”周一伟问道。

    “嗯。”顾清点点头,目光沉静。

    “来吧!”周一伟充满期待地示意。

    顾清轻吐一口气,微微闭眼,瞬间调整呼吸,再睁眼时,眼神已然不同。

    他没有刻意去模仿郭老师那股浓郁的市井江湖气和特有的京片子腔调,而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

    “自——从桃园三结义以来,”

    他开口,声音清朗润泽,语速平稳,却自带一种讲述故事的吸引力,“大爷姓刘名备字玄德,家住大树楼桑。”

    每一个字都咬得非常清晰,如同珠落玉盘。

    “二弟姓关名羽字云长,家住山西蒲州解梁县。”

    “三弟姓张名飞字翼德,家住涿州范阳郡。”

    “后续四弟,姓赵名云字子龙,家住真定府常山县,百战百胜,后称为常胜将军!”

    一段贯口下来,虽无郭老师那般疾风骤雨般的酣畅淋漓,

    但顾清却用他扎实的台词功底,将其演绎得条理清晰、节奏分明,声音悦耳,别有一番娓娓道来的风味。

    他注重了语句内部的逻辑重音和气息连贯,让这段众人耳熟能详的段子,听起来依然富有层次感。

    周一伟眼中闪过毫不掩饰的惊讶。

    他原本以为顾清会尝试模仿,没想到这孩子如此聪明,直接摒弃了形似,转而追求神似和个人的风格化处理。

    这种领悟,通常只有经验丰富的中生代演员才能做到——理解角色,然后将其转化为适合自己的表达。

    接下来的课堂时间,因为有了顾清的珠玉在前,加上他之前那番推心置腹又直指核心的讲话。

    同学们练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许多。

    虽然不知这热情能持续多久,但至少在这一刻,努力的种子已经播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