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3章 红宝石基地(1w)  异界骨龙操作指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13章 红宝石基地(1w) (第1/3页)

    次日,码头区域的场地平整工作宣告结束,主要道路和码头通道也铺设完成。

    大量建筑材料,源源不断地运抵现场。系船柱和大型吊装架的基础结构,也破土动工。

    港务中心的主体建筑轮廓已然清晰,紧接着,建设团队开始有条不紊地推进货物堆场、大型仓库以及配套生活区的建设步伐。

    在外海选定的礁盘上,贝安琪在紫堇的魔法帮助下,竖立起灯塔的基座。随后,一群亡灵法师开始运输开凿好的巨大石材,如同搭积木般,一层层地向上堆迭塔身。

    苏冥巡视了一周,返回三色堇号,调集素材,开始执行设备的传送。

    首先是供电相关。动力核心依然选用了对燃料品质要求最低的蒸汽锅炉,和配套的蒸汽轮机发电机组。这一套,苏冥和轮机组的成员,已经相当熟悉了。

    布置它们的同时,电工也在周边铺设连接各个用电节点的电缆。他们采用了最传统的方式,沿途树立起一根根木质电线杆,将电能的触角延伸至港口区域的每个角落。

    关于灯塔的设备,稷粟最初提供的方案是使用一套4KW功率的光源。这套方案通过高效能的LED发光体,配合菲涅尔透镜组,将发散的光束汇聚成平行光柱,理论上可在晴朗夜空中实现约100公里的可视距离。

    贝安琪审阅后,认为虽然这初步满足了基本需求,但她仍希望灯塔的指引距离能更远一些。在这个缺乏精密导航手段的异世界,灯塔作为最关键的航标,其参照价值被赋予了最高优先级。

    当其余观测手段,得出相矛盾的结果的时候,所有的船长,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信任灯塔。

    稷粟显然不接受任何质疑,他在灯光功率的数字后面添上了一个零,并相应地升级了配套的散热和透镜组。

    安防和监控设备也被陆续传送过来。这次并未采用繁琐的埋设网线方案,而是启用了新型的低空悬浮基站“蒲公英”。

    这种银白色的球状基站,将稳定地悬浮在大约两千米的空中,为下方直径三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区域提供无线信号覆盖和数据中继。

    支撑“蒲公英”的浮空气球及其固定体系,由紫堇主导开发。她利用异界的炼金术,制造出密封性极佳的大型氢气球,以提供持久稳定的驻留能力。并通过呈三角形分布的、绷紧的强化拉索,将其锚定在地面上。

    基站的信息设备所需的电力,则由气球表面覆盖的太阳能电池板持续供给。按照设计规范,这套空中基站的例行检修维护周期,大约为一个月。

    凭借“蒲公英”的通讯支持,苏冥在码头周边区域,构建起一套全天候安防体系,并设立了配备监控屏幕的安保值班室。

    在轮机组成员的努力下,蒸汽发电机组终于轰鸣着运转起来。一盏又一盏电灯在港湾各处亮起,各个照明回路也完成了测试。

    看到进展顺利,苏冥高兴地宣布:今晚大家可以加班工作了!

    ****

    饶是有了『元素共鸣』的加持,紫堇体内的魔力依然以极快速度消耗,刚过上午便已告罄。

    吃过午饭后,她便安静地待在三色堇号工作间里,开始研读苏冥传送过来的《龙族改革建议方案(第一稿)》。

    方案中关于顶层政治结构的改革建议,反而是最容易推行的一部分。这部分的核心在于长老这个层级,前任龙王葛烈的“思想统一”工作卓有成效,长老们同意让紫堇介入,成为掌握实权的执政官。

    新架构下,由紫堇主持全局,各族长老将不再按各自种族划分权限,而是依据具体职责重新分派职务。对于改革后可能出现的各族长老潜在偏袒本族、徇私护短的情况,《方案》没有建议设计复杂的制度约束,而是直截了当地提出了“龙治”方案。

    具体来说,就是由现任龙王葛烈,亲自负责对违规者进行“温柔劝导”。

    毕竟龙族个体总数不过万余,其行政管理的规模,也就相当于苏冥祖国一个普通乡镇的体量。此等规模下搞政治制衡,浪费资源,缺乏实际意义:毕竟异界是以个体力量主导的社会。

    然而,向基层延伸的改革则麻烦得多,龙族当前亟待解决的种种积弊,几乎全都集中在这一层面。

    根据《方案》的建议,需要在各个龙族聚居点正式设立“村长”这一职务,并将其直接纳入龙庭的垂直管理。

    而在此之前,这些事务都是由各族长老们管理的。

    总之,先理顺龙族内部的管理结构和权力运行,然后再着手一点点解决其广袤领地上,那上百万主要由人类、地精、矮人构成的“流动人口”,所带来的治安、税收、资源分配等复杂问题。

    “我准备先去一趟龙庭,整理一下龙族内部的资料和现有管理体系。”紫堇向苏冥道。

    尽管港口建设,有不少地方需要她。但龙族作为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早日理顺其内部,对于未来各项计划的顺利推进都将事半功倍。

    苏冥同意道,“具体的变更细节,你可以直接联系苗欣,菟丝子小组会全力为你提供咨询和指导支持。”他略作思索,补充道,“带上一个蒲公英基站,安装在龙庭上空。”

    蒲公英基站对地面设备的有效覆盖半径是30公里,但这并不意味着基站之间的通信距离也仅限于此。在毫无阻碍的高空,配合体积远大于地面便携设备的高增益天线,它们彼此间的握手距离可以轻松超过400公里。

    而蓝宝石港口与龙庭之间,大约是250公里。

    商议妥当后,紫堇便与黑龙长老墨元一同出发,前往了龙庭。

    ****

    在与地球方面进行沟通时,许久未曾露面的桑梓出现。

    “下午好!”苏冥问候道。

    “早上好!”桑梓回应。

    两人按各自时间,各论各地打招呼。

    “跨位面通讯的试验计划,进展如何了?”苏冥询问道。

    “正在稳步推进,目前处于关键原理的验证实验阶段。”桑梓汇报道,“不过,关于普通光子的传送实验,现在可以排期进行了。”

    桑梓提到的光子传送实验,核心目的是验证苏冥的『万物召唤』能力,是否能够传送光子。

    “为什么这个实验拖了这么久?”苏冥有些不解地问。

    在他的理解里,这个实验应该是最早进行的基础验证之一。设计一套接收和验证设备,传送到异界,然后在地球这边发射一束特定参数的激光束,测试苏冥是否能将其成功“召唤”过去,这在技术上并无难度。

    “事实上,我们已经测试过了。”桑梓向苏冥解释道,“在之前的传送实验中我们发现,你的能力无法将在场的激光束‘收走’。”

    “有没有可能,只是传送过去了极其微小的一部分光子?”苏冥提出了假设。

    “我们的测量精度,可以探测到万分之一级别的光子流变化。”桑梓回答,“因此我们推断,要么是光子本身无法被传送,要么是需要更高的能量密度或更特殊的条件。所以,我们打算采用频谱范围更广、亮度高百万倍以上的新型光源,来进行更精确的验证实验。”

    “原来如此。”苏冥点点头,明白了缘由,“所以这段时间,你们是在准备这个新光源?”

    “没错。”桑梓点点头,“设备目前已经基本调试完成,计划两周后开始实验。”她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

    苏冥自然应允。

    ****

    随后,桑梓拿出一份文档,递给苏冥。

    “关于你上次提供的龙族飞行观测数据,我们的分析团队已经得出了初步结论。”

    苏冥翻了翻,发现报告篇幅颇长,充斥着大量的图表和专业分析。

    苏冥直接翻到结论部分,随即被上面的措辞震惊了——“电离流体动力推进(EHD)?”

    其原理是通过在龙体周围制造高强度电场,使附近的空气分子发生电离,形成大量带电离子。这些离子在电场作用下高速定向运动,不断撞击周围的中性空气分子,从而产生持续的推力。

    “这并不奇怪。”桑梓平静地回应,“EHD的理论基础并不复杂,只是在地球受限于材料强度、能量转化效率以及高压绝缘技术等因素,一直无法投入实用。但在魔法侧世界,配合龙族强大的生物体魄和魔力操控,能够实现这种飞行方式是合理的。”

    苏冥继续翻阅报告,后面详细分析了这种飞行模式的性能潜力。理论计算表明,EHD推进理论上足以支持超音速以上的飞行。

    不过,根据苏冥的了解,目前精英巨龙的实际极限速度,大约在200节(约370公里/小时)左右。

    这应该是受限于巨龙的自身体型结构,和魔力输出的限制。

    但巨龙的优势在于,他们能够灵活切换多种推进模式:低速时依赖振翅进行高效的养生飞行;中速时运用普通风系法术实现悬浮滑翔;而在需要爆发速度时,则启动EHD模式。

    这种多模式组合,赋予了他们极其可怕的空中灵巧性。

    “在异界,掌握这项技术的智慧种族多吗?”桑梓接着询问。

    “只有龙族掌握这种被称为‘闪电冲刺’的技巧。”苏冥肯定地回答,“就连飞行能力仅次于他们的羽族,也完全不会。”

    这时,丰收拿着一份和苏冥手中相同的文件走了进来,显然他也是刚收到这份报告,“基于这种飞行能力,我们的空中作战体系,是否需要重新设计了?”

    苏冥摇摇头,“巨龙是我们的盟友,有紫堇在,这个纽带断裂不了,所以暂时不考虑。”

    “那就先启动预研项目,储备技术。”丰收点了点头,“虽然巨龙达到了三分之一倍音速,但他们的绝对速度还是远低于现代喷气式飞机。而且EHD模式耗能巨大,耐力不足,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战术弱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