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讨论 (第2/3页)
在真实战场上,转变一直在发生。俄乌都通过无人机引导以及制导武器,精确击杀目标,以摆脱过往5000-10000发炮弹击杀一个敌人的局面。
传统火炮,现在更像是作为拆毁巷战环境的苦力在使用了。
本故事不发展火炮。剧情中电力有了,铂族元素也马上实装。这个是为超级电容等超大功率电子元件准备的。
走的路线应该很明确了。
-----------------
二、天基武器“威力不如一发155炮弹”
我有点怕说天基武器这个话题了。
1、剧情批评接受。
2、技术问题掰扯清楚。
公开论文《超高速长杆弹对岩石侵彻、地冲击效应理论与实验研究》,也就是传闻中,说上帝之杖是废物的正主,原文如下:140kg的钨棒以4650m/s的速度撞击戈壁滩,形成坑深3.0m,坑径4.6m的抛物形弹坑。
媒体因此报道,140KG钨棒威力不如一发155mm(对土地侵彻深度达2-3米)。
但问题是,多少人看了论文原文?
媒体的噱头标题,就是全部了吗?
我想,这应该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常识。媒体写的一定是最抓眼球的,但凡只看标题,Get的信息百分百是错误的!
155炮弹重量45-50公斤,按高爆弹战斗部8公斤B型炸药,折算TNT当量为12公斤。着地速度600米/秒,动能折算TNT当量2.1公斤,合计14.1公斤,绝对致死半径10米。
论文《超高速长杆……研究》,给出的数据中,测试的钨棒140KG,触地速度4650米/秒,动能折算361公斤TNT当量,是155炮弹的25.6倍。
13.6倍音速,这根140kg的测试钨棒,触地动能就超过155炮弹连爆炸在内的能量25.6倍,可为什么侵彻深度只有三米?
这个反直觉的数据是事实,但也是有趣的科学,正文中特别解释过。
我个人认为,一个负责任的报道,应该去讲清楚这其中的弯弯绕绕,而不是“震惊xx”。
论文原文中,分析了相关物理现象。弹速超过1.5倍音速,对坚硬地面的侵彻会变成半流体。当弹速大于3倍音速,固体侵彻的模式变成了流体侵彻,从而导致超高音速的钨棒穿深锐减。尤其是在临界值跳变时,出现断崖式下跌。
通过技术手段发射金属,研究其实际侵彻效果。列出的数据表明,随着速度的进一步提高,金属棒对地的效果反而越接近浅埋爆炸,甚至变成表面触炸,能量向四周释放。
这也是目前现役钻地弹,落地速度在一倍音速左右的原因。比如前段时间灯塔空袭伊朗核设施时,“大放异彩”的GBU-57,触地速度就是443米/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