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3章 心思  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253章 心思 (第3/3页)

李老弟,这礼可太重了。”

    “吴哥,您这说的啥话?咱都是朋友,互相走动是应该的。您要是这么见外,我下次都不好意思来了。”李哲笑着说,心里却门儿清——以后出口罐头的生意,还得靠吴绍辉多关照,表示一下也是应该的。

    吴绍辉看了李哲一眼,随即笑了:“成,那我就收下了。”

    他心里盘算着,茅台刚好能送上级领导,那两条外国烟自己抽也不错——这两样东西可是硬通货,这李老弟倒是会来事。

    俩人又聊了十几分钟,从苏联罐头市场的行情,聊到京城最近哪块儿的生意好做。

    正说着,洪三敲门进来了,脸上带着喜色:“李老弟,吴经理,验收完了!数量质量都没问题,这是收据!”说着,把一张盖着东方外贸公章的收据递过来。

    李哲接过收据,仔细看了一遍,确认没问题塞进公文包。随后站起身对吴绍辉说:“吴哥,那咱现在就去同和居吧,这时候过去刚好能赶上饭点。”

    几人一起走出办公室,李哲开着伏尔加,拉着吴绍辉、洪三和金百万往同和居去。

    车子驶离火车站仓库区,沿着建国门外大街一路向西。

    偶尔能看到几辆公交车驶过,车身上贴着“支持外贸出口,振兴国民经济”的红色标语,风吹得标语微微晃。

    大概二十分钟后,车子拐进一条热闹的胡同,胡同口的牌子上写着“西四北大街”。同和居就坐落在胡同中段,有上百年历史了。

    李哲把车停在同和居门口的空地上,四人下了车。

    只见同和居的门面古色古香,朱红色的木门上挂着两个大红灯笼,门楣上是块黑底金字的匾额,“同和居”三个大字苍劲有力。

    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有穿西装的生意人,也有带着孩子的家庭,大家都踮着脚尖往店里望,时不时能听到“不知道还得等多久”“这家的菜就是好吃,等再久也值”的议论声,还有孩子吵着要吃甜口的菜。

    李哲带着三人走到门口,对着迎上来的服务员笑着说:“您好,我叫李哲,之前预定过。”

    服务员连忙拿出个登记本,翻了几页,脸上露出笑容:“原来是李先生!您的预定在二楼包间,这边请!”

    跟着服务员走进同和居大堂,一股饭菜的香气直往鼻子里钻。

    大堂里摆着二十多张八仙桌,几乎坐满了人,谈笑声、碗筷碰撞声混在一起,闹哄哄的却格外热闹。

    四人跟着服务员上了二楼,二楼比一楼安静不少,走廊两侧挂着些老照片,都是同和居不同时期的样子,有的照片里还能看到穿长袍马褂的客人。

    服务员把他们领进一个叫“雅兰阁”的包间,推开木门,只见包间里摆着一张圆形红木餐桌,周围放着六把椅子,椅子上铺着红色椅套,看着喜庆。

    服务员把菜单递过来,李哲接过,直接递给吴绍辉:“吴哥,您先点,看看想吃啥。”

    吴绍辉接过菜单,翻了几页,笑着说:“既然到了同和居,那必须得吃他们的招牌菜!我点个‘三不粘’,再整个‘扒鸡茸鱼肚’。”

    李哲点点头,接过菜单,又点了“葱烧海参”“九转大肠”和一道“乌鱼蛋汤”,随后把菜单递给洪三。

    洪三有点拘谨地翻了翻,小声说:“那我就点个‘醋溜木须’吧。”金百万接过菜单,看都没看几眼,就大声说:“我来点个‘红烧肘子’!”

    服务员把菜名记下来,给四人倒上茶水,就退出去了。

    李哲又拿出两瓶茅台,拧开瓶盖,一股浓郁的酒香瞬间飘满了包间。他给吴绍辉、洪三和金百万每人倒了一杯,随后把自己的杯子也满上。

    吴绍辉凑到酒杯前闻了闻,:“李老弟,又让你破费了。”

    “吴哥,今儿个咱没别的事,就是吃好喝好。”李哲说着,从口袋里摸出一盒万宝路香烟,抽出一根递给吴绍辉,又分别给洪三和金百万递了一根。

    吴绍辉接过烟,从口袋里掏出个打火机,先给李哲点上,随后又给自己点上。

    他抽了一口,缓缓吐出烟雾,一脸回味地说:“这烟不错!口感醇厚,抽着真过瘾。”

    李哲端起酒杯,笑着说:“来,我敬三位哥哥一杯!”

    “干杯!”四人同时举起酒杯,轻轻碰了一下,都一饮而尽。

    放下酒杯,李哲像是想起了什么:“吴哥,我记得上次去外贸公司仓库,好像瞧见有几台抽水机,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

    吴绍辉喝了口茶水漱漱口,答道:“不巧了,前几天被一家国营农场买走了。你要抽水机干啥用?”

    李哲放下筷子,解释道:“我在老家农村种了几亩蔬菜大棚,为了保温,特意下挖了一米多深的大坑。现在快到夏天了,雨水多,我怕坑里存水,想提前买两台抽水机备着。”

    吴绍辉听完,痛快地说:“这事儿好说!等下次苏联那边运货过来,要是有抽水机,我第一时间给你打电话,你直接过来取!我给你按最低价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