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5章 羡慕  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255章 羡慕 (第2/3页)

    郑彦博哪里不明白他的意思,笑道:“我这内柜的东西,都是荣宝斋从老藏家手里收的真货,平时主要给高级干部和外国友人看的,谁敢弄假货?你要是不放心,随便找国内的鉴定专家看都没问题。”

    李哲看着张大千的《青城山水图》,心里更满意了,可对假货的担忧还是没完全消除,眉头依旧没舒展开。

    郑彦博看出了他的顾虑,接着说:“李同志,要是你还担心,这样——我们荣宝斋可以请几位国内知名的鉴定大师,比如徐邦达或启功先生,让他们来给您做鉴定,鉴定费由荣宝斋承担,你看怎么样?”

    这两位的大名,李哲经常在鉴宝节目中听到,都是书画鉴定领域的‘泰斗级’人物,行业地位和专业权威性被广泛认可。

    如果没有荣宝斋的关系,估计他想见都未必见得到,“这两位先生能出鉴定书吗?”

    郑彦博想了想,答道:“可以,但两位先生都是国家级鉴定核心成员,公务和学术任务繁重,具体哪一位能来和到场时间都无法确定。”

    李哲心里的顾虑瞬间烟消云散,连忙点头,声音都比刚才亮了点:“郑师傅,那就麻烦您了。”

    ……

    万安镇大营村。

    下午三点多,李家新宅基地上干的热火朝天。打桩机“咚咚”地敲着地,钢筋碰得“叮当”响,工人们扯着嗓子喊号子,乱哄哄的。

    新房从 3月 21号开工到现在,已经有五十天了。原先平平整整的地面上,两层小别墅的架子立起来了。

    一层的墙砌到四米高,砖摆得齐整,水泥缝填得满当当;二层的柱子刚浇完,露着顶上的钢筋头。

    院子的边儿也显出来了,外围拦着圈临时的破板子,上面用红漆刷了“注意安全”,字写得歪歪扭扭。

    工人们各干各的,有的扛着钢筋在架子里钻来钻去,有的拿着抹子把墙抹得溜平,还有的搭脚手架,个个汗珠子顺着脸往下淌,衬衫都湿透了,可手里的活儿没停,嘴里还时不时唠两句家常。

    老李蹲在工地边上,瞅着那快成型的房子,嘴角就没放下来过。

    他从裤兜里摸出包烟,抽出一根递给旁边的施工队头头刘金亮,笑着说:“刘师傅,受累了啊。”

    “应该的。”刘金亮接了烟,老李赶紧摸出打火机,“咔嗒”打着凑过去。

    刘金亮吸了一口,烟圈慢悠悠飘出来,眉头皱了皱:“李哥,有件事我得给您说一声,今年这水泥价跟坐过山车似的,最近又涨了,比咱们当初算的得多出不少钱,可能盖房的成本还会增加……”

    老李脸上的笑淡了点,点点头:“水泥涨价这事儿,谁也没料到。钱的事你放心,绝不能耽误干活。”

    刘金亮又说:“新房一层的墙已经砌完,等楼板浇好,再砌二层的墙。还有屋顶的桁架,也得提前弄好,这样能快点儿。”

    老李听得认真,时不时“嗯”一声,等刘金亮说完,他补了句:“刘师傅,有几个事儿我得跟你说。

    天越来越热,这房子里得装空调,你们干活的时候记得留好管线;

    咱北方冬天冷,暖气管道也得提前弄,别到时候再扒墙返工。

    最关键的是厕所防水,这可是大问题,必须做好,别留着漏水的毛病。”

    刘金亮拍着胸脯保证:“李哥,你放心,这些要求我们都记着呢,肯定按你的标准来。

    至于工期,按现在的进度,要是后面材料能及时到,钱也没问题,大概还得一个多月就能完工,争取入夏前让你们搬进去。”

    老李心里算了算,一个多月还行,他满意地说:“行,那辛苦你们了,有啥情况随时跟我说。”

    老李在工地又待了半个钟头,这儿瞅瞅那儿看看,跟工人嘱咐了几句“小心点”“别摔着”,然后才离开工地,往村北的蔬菜大棚去。

    走到大棚附近,就见到一辆军绿色卡车开来。

    卡车稳稳停在路边,副驾驶门先开了,李哲从车里下来,穿了件干净衬衫,手里拎个公文包,老李望着李哲一时间有些感慨,儿子越来越像城里人了。

    接着,副驾驶室又下来个中年男人,老李一看,眼睛一下子亮了,又惊又喜,这人是他弟弟李振国。

    儿子三天两头回来,老李见着他不意外。

    李振国可有日子没回来了,老李别提多高兴了。他快步走过去,一把拉住李振国的手:“振国,你咋回来了?快,进棚里坐。”

    李振国也笑:“哥,老二不是要租赁个罐头厂嘛,我帮他把把关,又想着好久没见你了,就趁这机会回来看看。”

    三个人进了 3号蔬菜大棚,棚里绿油油的,蔬菜长得旺,看着就喜人。

    老李拿出几个凳子,又去倒了两杯茶水,递给李振国和李哲,热情地说:“振国,一路累了吧,快喝点水歇歇。”

    李振国接过茶水,喝了一口,瞅着棚里的蔬菜,夸道:“哥,这菜长得真好,得种到几月份去了。”

    老李瞅了一眼李哲:“咱也是头一回种蔬菜大棚,听老二的意思是大部分菜都种到六月底,七月份夏菜上市,就把大棚收了,休耕两个月,八月底再说。”

    李哲补充道:“也不全是这样,有些特殊的作物种植期比较久,可能会一直栽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