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9章 几家欢喜  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299章 几家欢喜 (第2/3页)

,但心里确实佩服。”

    顿了顿,他又问道:“老弟,西单商业服务公司让他负责出售,估计价格很难再降了,你到底怎么想的?”

    李哲没有犹豫,语气坚定:“这底商,我买了。”西单的位置摆在这里,以后只会更繁华,这个价格值。

    林为民闻言,朝他竖了个大拇指:“老弟,局气!”

    ……

    苏州胡同七号院的后院北屋,灯光暖黄。

    谭静雅把最后一道水汆丸子汤端上桌,看着满桌菜——宫保鸡丁红艳油亮,水煮肉片飘着辣油,芹菜花生米清爽解腻,干锅土豆片泛着焦香,都是李哲爱吃的。

    她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指针已经过了七点半,心里不禁犯嘀咕:早上明明约好一起吃晚饭,怎么还没回来?

    就在这时,前院传来汽车熄火的声音。

    谭静雅快步走到北屋门口,扒着门框往外望。

    没多久,垂花门被推开,李哲的身影出现在院门口,金子和火焰一见李哲,立刻摇着尾巴围上来,蹭着他的裤腿打转,嘴里发出“呜呜”的撒娇声。

    李哲笑着走上前,对门口的谭静雅说道:“谭姐,今天临时有件事要处理,回来晚了,让你久等了吧?”

    谭静雅脸上露出温柔的笑容,接过李哲的公文包,连忙说道:“你先在屋里歇会儿,我去把饭菜再热一下,马上就能吃。”

    “好。”李哲应了一声,迈步走进客厅。

    下午,李哲和林为民看完底商后,又去看了一套住宅——那是一套低层板楼的两居室,小区环境整洁宜人,价格也在李哲的预期范围内,他当场便决定买下这套房子。

    之后,李哲本想晚上请林为民一起吃顿饭表示感谢,可林为民说今天是他丈人的生日,晚上要回家陪家人聚餐,无法赴约。

    李哲也没有强求,从汽车后车厢拿出两瓶茅台递给林为民,让他带回去给老丈人当生日礼物。林为民知道李哲不差钱,也没有过多推辞,爽快地收下了。

    李哲在屋里简单洗漱了一下,随后从柜子里取出一瓶茅台,拧开瓶盖,醇厚的酒香瞬间弥漫开来。

    他倒了两杯酒,刚放好杯子,谭静雅就端着热好的菜走进来,看到桌上的茅台,脸上露出诧异的神情,问道:“呀,今天怎么想起喝茅台了?”

    李哲虽然赚钱速度快,但毕竟创业时间不长,家底还不算厚实,还没到日常随意喝茅台的地步。

    他买来的茅台,要么是招待客人,要么是谈生意时用,平日里自己很少喝。

    “今天有好事,得喝点好酒庆祝一下。”李哲拿起酒杯,递给她一杯。

    “啥好事?”谭静雅接过酒杯,好奇地问,顺势坐在他旁边。

    “我今天在西单买了一套底商,面积大概 480平米,是上下两层的结构,那边客流量特别大,交通也很便利。”李哲喝了口酒,继续说,

    “我打算明天就去签合同,等忙完这阵,带你去看看。要是那地方适合开餐厅,咱们就开蜀香居的分店;

    要是不合适,我就把它租出去,也能有笔稳定的收入。”

    “真的?!”谭静雅眼睛一亮,随即又问道,“那底商多少钱啊?”

    “十万多点。”李哲答道。

    “妈呀,比亚运村的底商还贵?”谭静雅惊讶地睁大眼睛——她知道李哲在亚运村买了五百多平米的底商,花了将近十万元,现在又是十万多……

    李哲解释道,“亚运村得等明年亚运会开了才能发展起来,现在还偏得很;但西单现在就是京城最繁华的商业区,人流量摆在那,这个价格很值。”

    谭静雅点点头,给李哲添了一杯酒,举起酒杯:“确实是大好事,咱们干一杯!”

    她轻轻抿了一口,辛辣的酒液滑过喉咙,连忙夹了口芹菜花生米压了压。

    随后,她又看向李哲,笑着介绍道:“老板,这个干锅土豆片是餐厅新研发的菜品,尝尝味道怎么样,合不合你的口味。”

    谭静雅和李哲如今的关系早已不同往日,但她还是习惯叫李哲“老板”。

    原因也简单,她担心自己要是改口叫得顺口了,万一在外人面前不小心叫错,暴露了两人的特殊关系。

    李哲夹了一块土豆片放进嘴里,外焦里嫩,带着调料的香辣,忍不住赞道:“好吃!又是一道下饭菜。”

    一想到即将新开一家将近五百平米的餐厅,谭静雅就有些兴奋了,开始跟李哲琢磨起新店的事:“要是咱们想十一月份开业,现在就得开始准备了,时间肯定很紧张。”

    她皱了皱眉,“四百八十平米的店,比蜀香居大了一倍多,装修、设备、人工都得加倍,我怕十一月份未必能赶得及。”

    李哲看着她略显焦虑的样子,安慰道:“时间不用卡得太死,咱们按部就班地准备就行,越着急,越容易出错。”

    谭静雅点点头,顺着李哲的话说道:“我觉得新店的装修风格可以按照蜀香居现在的风格来,这样既能保持品牌辨识度,咱们也有装修的经验。

    不过新店的面积比蜀香居大了一倍多,相应的装修花费、设备采购以及人工成本,估计也得增加一倍左右。”

    李哲却有不同的想法,他说道:“新店面积更大,而且位于西单这种更繁华的商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