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需要一个温暖的怀抱 (第2/3页)
已经对赛车做出了很多轮升级。
但马泽平这个本身就在低组别方程式也垫底的人就不说了,米克作为拿过F3和F2年度冠军的车手,除了没能实现连冠之外和束龙在荣誉上也是差不多的,上到F1以后和他那个队友表现得其实也半斤八两。
昨天排位赛上两人就闹了一次矛盾,马泽平声讨米克破坏君子协定,暖胎时超车破坏了他的推进窗口。
而被围场独宠的米大少爷则表示他和车队说过了,所以他超车先做飞行圈没有任何问题。
结果就是这两台哈斯之间的闹剧,把人家歪头叔叔的飞行圈给毁了.
然后今天正赛采用红胎起步的米克又拉了大胯,被黄胎起步的马泽平在一号弯过掉,本就处于不同策略的两人没有红牛的命却得了红牛的病,差点自己人把自己人给做掉。
第四圈就进站换胎的米克根本就没有速度,才第八圈P4的博塔斯都完成了对他的套圈,只是汉密尔顿在路过看到哈斯车上那四条白色硬胎的时候突然感到有些心动。
奈何米克的圈速确实过于没有说服力了一点,哪怕梅奔确实也有想要玩一个战术上出其不意变化的打算,也只敢让汉密尔顿按耐住性子再观察观察。
第十圈,昨天在Q1出局后今天选择了红胎起跑的维特尔进站换白。
红牛今天主要负责临场策略的汉娜.施密茨开始计算进站窗口,并且让身边的两位比赛工程师分别关注维特尔和目前两台梅奔的圈速情况,分析对方可能会选择的进站时机。
霍纳确认了时机合适,深吸一口气按下了自己面前的通话按钮。
“恢复正常比赛节奏,在第一个stint结束之前,你们大概有十圈的机会。”
维斯塔潘没有说话,因为他发现自己一直都没有办法实质性地甩开束龙,接下来拥有着DRS的后车显然会重新占据攻防的主导权。
不过束龙这边作为既得利益方就比较给自家领队面子了,非常雀跃地在TR里作出了回应。
“Copy that!Love you!”
“注意安全,别再像第一圈那样了!”
束龙“嘿嘿哈”地笑了几声,开始逐渐收紧他刚才一直刻意保持在0.9左右的车距。
在没有争夺位置机会的情况下,跟太近属实是没有必要,前车尾部的乱流会极大干扰后车的过弯稳定性不说,同样也不利于后车保胎和控制引擎温度。
所以基本上第一圈后束龙就在有意识地用稍慢但更平顺的线路过弯,只在10号弯和14号弯后短暂地利用DRS贴近两车之间的位置。
当然即便拥有着DRS,在这条赛道上也并没有那么容易超车,考虑到后面弯道的安全性问题,两段DRS的距离其实都非常之短,前车防守所需要支付的成本并不算太高。
所以相对来说此时的攻防并不会像第一圈那么触目惊心,但是风险依然不小。
天知道霍纳在比赛中下达这样的指令压力有多大,尤其还是在维斯塔潘的主场,无论从哪方面看似乎保住维斯塔潘当前的P1位对于车队来说就是最合适的选择。
万一因为两人的争斗导致红牛双车退赛,霍纳都怀疑自己会不会赛后被这些狂热且愤怒的橙色车迷当场撕吃掉。
但是同样这样的指令又是必须的。
不仅仅是为了赛前对两名车手的承诺,同样也是为了通过公开的TR先把梅奔吊住,以防他们突然变奏把整场比赛的水搅浑。
现在让束龙和维斯塔潘恢复竞争,就是为了主动给梅奔露出一个破绽,告诉他们接下来可能又要有超车的机会。
至于为什么红牛会作出这样的判断,而不认为此举会导致梅奔更加坚定undercut战术的实施,那就和这场荷兰大奖赛官方配给的轮胎配方有关了。
从软到硬的红白黄三色依次选取了C3到C1三种配方,是所有配方中最硬的三款,而C3又是所有配方中少有既能在赛历中充当软胎又能充当硬胎的全能配方。
赛前预估的最快正赛策略不仅仅是红白一停,而且最理想的情况下72圈的比赛红胎第一个stint可以被延长到30圈,而在这之前每提前一圈进站对于所有红起的赛车来说无疑都是亏的。
所以只要让梅奔能看得到一点希望,那至少他们选择在第20圈以前进站的几率就会无限缩小。
当然这是后话,目前汉密尔顿和P2的束龙之间都有着3.7秒的时间差,至少在被对方完全追进到DRS范围内之前,束龙可以在这10圈里心无旁骛地对维斯塔潘发起进攻。
而在赞德沃特这条赛道上,想要超车就不能磨磨唧唧,如果不能一击必杀那么即便是完成了超车其实也会很亏。
尤其是在目前束龙因为跟车胎耗本就比维斯塔潘略高,并且已经在逐渐接近第一个进站窗口的前提下。
第十二圈束龙第一次尝试在14号弯后,也就是发车直道上的DRS区做了一次进攻尝试。
机会不是很好,不过他本就是为了观察一下维斯塔潘在这里的整体防守思路。
首先14号弯是全场另一个拥有着19度倾角的大弯,这里和3号弯的区别是14号弯整体的弧线很长,赛车进入直道前便可以在弯中尽情地全油门加速。
某种角度上和上海国际赛车场的13号长弧线内倾弯以及后面衔接的DRS大直道有些类似,但是上赛13号弯后的DRS区远比赞特沃特的要长得多。
所以维斯塔潘在这里的防守思路也很清晰。
他先是在14号弯出弯后便直接拉到赛道右侧,不给束龙利用他尾流加速的机会,等到接近刹车区又快速变道至左侧的外线。
由于1号弯构造的特殊性,前车自然会想方设法地占据住外线的最佳入弯路径,后车想要抽头晚刹车只能想办法从内线动手。
而在赛车性能没有量级差距的情况下,勉强挤进内线的入弯速度会被外线吊锤,自然就很难实现超车。
但是比起10号弯后面那个更短且后续衔接弯道更牛魔的D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