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建业的生意 (第1/3页)
建业此时的GDP比奉天要低一点,但是颜辉却发现建业更有活力一些,似乎总有一些新东西。但是和表哥沟通了一下市场里的商业模式,颜辉却发现有点过于单一。
针对这个问题,颜辉和表哥聊了起来,顺便讲了一下今天过来的这个人。
“他给我发传呼,我给他回电话了。他们想拉我投资T国的木材生意,真是.我怎么投的起啊?”表哥摇了摇头,指了指外面这一片市场,“我能把这块做明白了就不错了。”
“他们都开始搞海外生意了?”颜辉有些惊讶。
“嗯,木材这一块,莆田是最厉害的。他们80年代初期就开始搞木材生意了,最早期的时候,莆田人把整个东三省都走遍了,大、小兴安岭这个都知道,还有牡丹江满洲里,等等,莆田人把整个东三省全部走了一遍.嗯.可能是无数遍,我听他们本地人说,搞木材生意的莆田人起码有20万。”表哥是市场里少有的了解莆田的“外地人”。
同为闽南人,颜辉那边也做木材生意,但和莆田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
“20万人!”颜辉感到了震惊。
“嗯,我听说是这样。”
“那他们早期,是怎么攒到第一笔钱的?”颜辉有些好奇。
“编蒸笼,”表哥会说莆田话,当然很了解莆田人。
早在80年代,为了能吃上饭,大量的莆田人离开家乡,行走于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他们靠着勤劳的双手,用竹子作为材料,编织蒸笼售卖,每年能收入三四千块钱。
有了一点钱后,经常是几十个莆田人一起,包下一个车皮,就开始售卖。
做过生意的人都知道,一个项目参与的人越多越容易乱,几十个人包一个车皮更是容易出问题。但莆田人靠着宗族的约束,可以轻松完成这样的生意。
很多人做了几次之后资产翻倍,接着就有能力10人包下一个车皮、5人包下一个车皮,最终成为老板。
“现在是1997年了,有的莆田老板做生意都15年了,当然这样的老板我们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