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二章 告密!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二百六十二章 告密! (第1/3页)

    熙丰四年,七月初一。

    金风送爽,云淡风轻。

    昭文殿。

    丈许木几,上有几十道披红文书,一一铺陈。

    江昭拾着文书,注目阅览。

    自其以下,左右立椅,摆了二三十把椅子。

    凡入座者,或朱或紫,或老或壮,无一例外,都是宦海有名有姓的大人物。

    约莫一柱香左右。

    江昭合上文书,向下注目过去。

    章衡、章惇、苏轼、苏辙、曾布、海文仁

    二十余人,不少都是他的班底。

    凡是入座者,无一例外,都享受到了政绩大考、变法革新的政治红利。

    礼部左侍郎、银行行长章衡,擢权知开封府,正三品晋为从二品,就此入“储相”之列。

    通政司通政使沈括,擢兵部右侍郎、军械监判监事兼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晋正三品。

    国子监祭酒、银青光禄大夫薛向,擢户部右侍郎兼银行行长,从三品晋正三品。

    银行副行长海文仁,擢通政司通政使,正四品晋为从三品,就此紫袍披身。

    礼部郎中曾布,擢国子监祭酒,正五品晋正四品。

    吏部郎中章惇,擢大理寺少卿,正五品晋正四品。

    此前,二者一人负责吏治、一者负责土地清丈,都有不小的政绩,却是一下子擢拔了两级。

    户部员外郎苏辙,擢通政司副使,从五品晋从四品。

    工部员外郎苏轼,擢工部郎中,从五品晋正五品。

    太常博士苏颂,擢军械监副判监事,赐绯袍银带,正七品晋正六品,披五品红袍。

    这位是江昭二弟江晓的岳丈,典型的学者型、大儒型文人,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半点不假。

    侍御史知杂事蒋之奇,擢左司谏,从六品擢从五品。

    此外,顾廷烨、王韶二人,其实也算是熙河系成员。

    韩系、王系也都有不少人上升擢拔。

    右都御史吴中复,擢左都御史,仍为正二品,但从二把手转为了一把手。

    吏部右侍郎李常,擢熙河路安抚使,正三品晋从二品。

    户部左侍郎李清臣,擢河东路安抚使,正三品晋从二品。

    熙河路安抚使吴奎,擢礼部尚书,从二品晋正二品。

    凡此种种,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老领导”江昭上位,其余人的擢升路径几乎不存在卡塞一说。

    江系的实力,正以惊人的速度猛涨。

    “中奏文书,江某都已大致阅览了一遍。”

    注视着,江昭徐徐道:“今日,特地传见诸位,主要是为了布局军改、军事,以及听一听六部百司关于下半年的一些规划。”

    所谓中奏,也即年中总结。

    一般来说,就是汇报上半年的政绩,以及下半年的大局规划。

    这主要是有两个目的:

    一则,为了及时调整政策。

    以户部为例,受制于灾害的缘故,户部的财政规划往往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上半年的支出基本上都会超过预计的规划量。

    也因此,户部下半年的财政规划肯定得调整一二,以免造成财政赤字。

    二则,为了给新上任的官员一定的压力。

    新官上任,不一定就了解新衙门的布政逻辑。

    人性都是偏向于“懒散”的,不给一定的压力,新上任的官员适应衙门的时间肯定会长上不少。

    这就有可能妨碍衙署的正常运转。

    年中中奏,新上任的官员不必上呈政绩文书,但却得撰写下半年的大局规划。

    一旦有了压力,新上任的官员就能较快的适应职责,衙署自然能够无缝衔接的正常运转。

    当然,相较于岁计议政来说,中奏规模肯定要小上不少。

    除了一些被上头重视的大臣偶尔可能会单独传见以外,绝大多数衙署都是以呈奏文书为主,就连封疆大吏,也仅仅是呈奏文书即可。

    “就先来军事布局吧。”

    众人注视之下,江昭平静的拾起几份文书。

    既是布局,那就肯定是大相公布局,内外百司的人负责执行。

    “其一,炸弹制作。”

    江昭说着,注目于沈括、苏颂、以及户部尚书冯许三人:

    “炸弹储备,重在火药,不可忽视。上次,燕云拓土,军械监制备的炸弹几乎消耗殆尽。

    近来,沈侍郎更是研制出了霹雳炮。户部拨款两百万贯,专门制作炸弹吧。”

    所谓霹雳炮,也就是炸弹的改版,在本来炸弹的配方上添了桐油、蜡油、猛火油(石油),威力更偏向于“纵火”。

    “诺。”户部尚书冯许连忙一礼。

    大相公让拨钱,那就拨钱。

    反正,自从新政实行以来,大周已经不缺钱财。

    “嗯。”

    一言拟订了两百万贯的耗费,江昭点头,望向了礼部尚书吴奎叮嘱道:

    “其二,南郊大礼。”

    “七月末,就是南郊大礼,礼部记得置办妥当。”

    祭祀苍天,为百祀之首,属于是不能有半分差错的祭祀。

    “大相公放心。”吴奎抬手一礼,一脸的郑重。

    作为曾经的礼部右侍郎,他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

    “其三,勋贵子弟入京。”

    江昭注目于顾廷烨、王韶二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