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遇刺,但并未亡故! (第2/3页)
”
甘国公一脸的诚恳,稳重道:“若是大相公可借此解决一些问题,自可让军改阻力减小。甘某,五十有八,也算是无愧于家国、无愧于将门勋贵。”
江昭面有恍然。
这老小子,特么的来立人设来了!
立稳重、忠诚、积极面对军改但心有顾虑的老将人设。
届时,一旦有了刺杀事件,大相公一死,文官一方肯定是惊惧、愤怒不已。
不出意外,一向内斗的文官绝对会联合起来猛干武将。
而遭受猛干的对象,肯定就是反对军改的人。
文官一方,估摸着都有可能干脆要求反对军改的武将重臣卸下兵权、致仕荣休。
真凶未明,也是从反对军改的人中排查。
甘国公上呈一道文书,立一波人设,身上的嫌疑肯定就要轻上不少。
枢密院四位副使,对于军改一支持三反对,其中一位反对者是积极面对军改的人。
为了维持军中稳定,反对的两位大概率是得卸下兵权,持支持态度和积极面对的两人,肯定会是继续任职,维稳军权。
纯粹反对与反对但是积极面对,两者就一丁点差别,但在关键时刻,这一丁点差别会被无限放大。
这一来,作为真凶,甘国公仍可掌权!
“呈上来吧。”江昭抬眉,淡淡道。
说着,自有书吏从其手中取过文书,呈到江昭手上。
开采银矿成本太高!
开采银矿收入太少!
开采银矿太过繁琐!
象征性的扫视了两眼,江昭就放下文书。
这些反对理由都不稀奇。
真要是论起来,勋贵反对无非就一种理由:
人心不足蛇吞象!
开采银矿,自是一等一的营生,可说到底也要一定的成本。
开采银矿的设备、工人的衣食,无一例外,都得从大陆运送到东瀛。
论起开采成本,自是不低。
这种营生,如何可与无本万利的吃兵血相比?
将门勋贵,自是不满于此。
说白了,就是觉得利益不够!
“甘国公为国为民,实属难得啊!”江昭一副相当满意的样子。
既然甘国公没有主动招了的意思,那就还得继续演一段时日。
以便于,让大相公被刺杀!
甘国公不知江昭心头所想,却是认为“立人设”的计策已经成功,心头一喜,连忙一礼:“大相公言重。”
“嗯。”
“这份文书,江某就暂且收下。”
江昭抬了抬眼皮,从一沓文书中取出一份,传了下去。
“近来,广南西路传来消息,说是交趾国不太老实,意欲灭了占城国,蠢蠢欲动。”
“甘老将军,不妨研究一下交趾、占城二国的军事布局。”江昭一副为之触动,要拉拢甘国公,并给其“加加担子”的模样。
所谓交趾,也就是中南半岛上的越南。
论起国力,也算是较为强盛。
相较于三大主要政权中的西夏来说,交趾并不差上太多,一样是能拉出十万将士的国度。
不过,受制于地理位置的缘故,交趾国一直都被大周死死的压着。
占城国,则是中南半岛上较为亲周的国度,算是大周与交趾的缓冲带,起到类似于辽、周、夏三国之中西夏的作用。
近些年,交趾国的皇帝名为李日尊,登基上位近五十年之久,励精图治,国力日渐强盛。
或许是为了文治武功,交趾国却是连年对占城国用兵,上一任大相公韩章采取了半观望、半支持的态度。
然而,支持归支持,国力差距实在太大,占城国撑了几年,有些不太撑得住,便向广南西路安抚使沈起求助,希望大周出兵帮扶藩属。
由此,奏疏也就呈送到了江昭手上。
对此,江昭不打算忍。
一则,今非昔比,大周国力日趋强盛,不必顾忌区区交趾国。
二则,交趾国太过于抽象。
庆历四年,交趾国竟然干过偷偷移动界碑,从而试图占取大周边疆的情况。
这不敲打一下,还真就不知道谁是爹了是吧?
当然,这事肯定轮不到甘国公去办。
“请大相公放心,甘某定会潜心钻研。”甘国公心头一松,连忙一礼。
就这模样,“立人设”的计划,已是板上钉钉!
拾着文书,甘国公大步走了出去。
一举一动,轻快飘然。
江昭淡淡瞥了一眼,暗自摇头。
南郊大礼,快了!
……
南郊大礼,为百祭之首。
论起重视程度,更甚于太庙祭祀,几乎是独一档的存在。
其祭祀终点为南郊,合十大流程:
定期、斋戒、奏告、陈设、登祭坛、省牲器、奠玉币、进熟食、望燎、受贺。
其中,登祭坛、省牲器、奠玉币、进熟食、望燎、受贺是皇帝祭祀的核心流程。
一般来说,官家会在寅时(三点)准时乘车而至,燔柴告天、初献、亚献、终献,祷告上天,祈求国运昌隆,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为了符合“天不亮与神沟通”的古礼逻辑,仪式基本上都是天未亮就结束。
不过,祭祀除了核心流程以外,其实也还有准备流程,也即定期、斋戒、奏告、陈设。
当然,这一段时日不必皇帝劳费心神。
从七月初十起,礼部、太常寺、宗正寺的人,或是斋戒,或是奏告皇天、祭告太庙。
一连着一二十日,都在走相应的流程。
……
于是乎,七月三十!
丑时六刻(两点半),南郊圜丘。
古人受“天圆地方”思想的影响,通常将祭坛建造为圆形,也即圜丘。
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