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三十一、与“军团”的战争(二) (第3/3页)
磁炮的轨道,还是核弹头的精密部件,都从另一端源源不断地流出,直接被等候的运输载具送往前方。
街道上,往日川流不息的民用车辆大为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涂着军用迷彩的运输车队和快速机动的预备役部队。
在这片全民备战的洪流中,每一个普通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贡献力量。
一位早已退居二线的老工程师,现在带着一群年轻人,日夜不停地调试着为新型无人机升级的抗干扰芯片,布满皱纹的手依然稳定如山。
一位原来蓝星知名的网络公司CEO,想办法找到了他麾下最顶尖的程序员团队,临时受命入驻军方实验室,将他们用于开发大型多人在线游戏的超大规模服务器管理和数据同步技术,优化应用于“蜂群”无人机的协同作战算法。
一位偏远山区的农民,和同伴们一起,将所有抢收下来的粮食给了附近的驻军后勤点,憨厚地笑着说:“那些加工食物有什么好吃的,咱们东国人就是得吃这土里面种出来的东西才行,让娃娃们吃饱,才有力气打虫子。”
一位母亲,在灯火通明的社区服务中心,和无数志愿者一起,连夜赶制着各种应急用品,她的眼中带着对远在前线儿子的担忧,但手上的动作却坚定无比。
无数的战士们正在赶往距离远海防线最近的基地汇集,做好在紧要关头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再塑防线的准备。
无数的人们奔梭于各个生产基地和资源基地,维护好每一台设备,检查好每一条生产线,只为了将产量拉到最高。
任何一个区域,都有无数人在自己才能胜任,才能发挥出作用的岗位上坚守着。
东国的每一个人,从上到下,从学者到工人,从企业家到农民,都清晰地感受到了种族存亡的压力。
他们将焦虑化为行动,将悲痛化为力量,几乎是不眠不休,仿佛是要把“螺丝打冒烟了”。
他们倾尽所有,只为帮助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同胞,度过这前所未有的难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