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信任永远只有一次 (第2/3页)
族依旧是要钱给钱,要粮给粮,使他们李家很快就稳定住了关中的局面,为大唐的最终建立奠定了基础。
可如今,这些关陇贵族就像是一家家突然变穷了一般,别说主动送给他们李家钱粮助朝廷度过眼下的困境了,哪怕李渊以天子之尊主动开口去求助,这些关陇贵族也是一个个推三阻四,似乎已经不想在他们李家身上投入更多的本钱了。
而一众关陇贵族不再全力支持他们李家的后果就是,朝廷的国库很快就有些入不敷出了,只能勉强维系朝廷的正常运转。
可如今为了应对隋朝的威胁,朝廷还要不断在关中和巴蜀招兵买马,维系着十几万人的常备兵力,朝廷的财政压力可想而知。
这也是为什么李渊愿意听从长子李建成的建议,主动派他去跟隋朝和谈的原因。
一来是他知道如今的唐军根本不是隋军的对手,一旦开战他们大唐能取胜的希望很是渺茫。
二来是如今国库的钱粮根本无法支撑他们与隋朝的长期战事,这些钱粮一旦耗尽,前线的唐军便再无力回天了。
一旦唐军败了,就是他们大唐灭国之时。
因此,他不惜割让河西也要争取到几年的休战时间,以时间来换取空间。
虽说李世民能理解自己父皇和朝廷的难处,但他知道与隋朝议和无异于是在饮鸩止渴,虽然能够延缓大唐的灭亡,却也会彻底断送唐朝翻身的可能。
因此,他明知自己父皇已经在暴怒的边缘,却还是不得不苦口婆心继续劝道:
“儿臣知道父皇和朝廷的难处,但与隋朝交战并不一定要倾朝廷举国之兵,我们大唐同样是名将辈出,可以同时派出多路兵马,每支兵马在万人左右,分别攻打河套、河东和荆襄等地,便可让隋朝顾此失彼,边关根本不得安宁。
如此一来,朝廷的财政压力也小了许多,况且各路兵马也能以战养战,并不需要朝廷掏空国库去供应钱粮。
为了大唐的生死存亡,恳请父皇莫要苟和呀!”
说到最后,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