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秦昇:历史的悲剧不会重演 (第2/3页)
往江南,将他们全部打散跟江南的汉人混居,用几代人的时间将这些胡人彻底汉化成汉人,从此代代人为大隋的封建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只不过他的这一想法之前在政事堂遭到了萧瑀为首的另外几位相国的质疑。
萧瑀等人倒不是反对往江南迁移人口,而是质疑朝廷该不该将漠北的胡人迁往江南。
他们反对的理由主要有两点。
一是将近百万胡人从漠北迁往江南,要穿越整个中原,如此漫长的距离,一路上耗费的粮食和金钱根本无法想象。
虽说大隋富庶,完全承担得起这几十万胡人一路上的花销,可朝廷的钱粮再多也不是这么糟践的。
二是漠北和江南的气候和生存环境可以说是截然相反。
漠北严寒,江南温暖;
漠北干旱,江南潮湿;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因此,这些相国很担心这些来自漠北严寒干旱之地的胡人能否适应得了江南又热又湿的环境。
一旦出现大规模的水土不服,到时候这将近百万胡人别说在江南安居乐业了,能不能活下去都成问题。
因此,萧瑀等几位相国的提议是,与其劳民伤财将几十万胡人迁往江南,还不如从河北和河南迁移几十万百姓前往江南,再从漠北迁移几十万胡人来充实河北和河南的人口。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大大减轻朝廷的财政负担,还能减少移民水土不服情况的发生。
可面对萧瑀等人看起来很是合理的提议,秦昇却是考虑都不考虑便一口拒绝了。
因为他不想历史上的教训再一次在河北上演。
历史上,唐朝前期之所以一直打压河北,除了关中和关东的历史宿怨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唐朝前期河北越来越严重的胡化趋势。
本来因为北魏时的六镇之乱,河北就聚居有大量的六镇杂胡之后。
到了唐朝之时,由于朝廷不断出兵攻打北方的游牧民族,并将这些被征服的部族迁往河北,导致河北的胡人越来越多,这些胡人与河北汉人的矛盾也越来越严重。
偏偏这些胡人以部族为单位,人多势众,很容易在与胡人的争斗中占据上风。
随着时间的推移,胡人在河北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