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39章 理念冲突下的歼-16 (第1/3页)
歼-11的外形其实更像是歼-10和F-14的综合体,机体是相对平直的,机头略微下垂,这么做是为了让飞行员有较好的下视视野。
当时方从文他们搞歼-11,参考得最多的,是F-14和歼-10。
李干认为,有这样一个基础在,往下搞改进型歼-11BS,看能不能把多用途重型战斗机搞出来,是最省时省力的选择。
他打破脑袋也想不到,方从文竟然把歼-16搞出来了,是另一个时空的歼-16!
有依据吗?
当然是有的。
远东战争结束后,东大军队缴获了远东叛军的飞机,其中就包括苏-27。
因为接口不兼容,加上数量和性能都比不上歼-10,放到现役部队里没有什么意义。
所以,那些苏-27就全用作研究了。
主要是给了211厂,该厂毕竟在北方。
这个时间东大空军走的不再是源自于苏制再自力更生自主研发的路子,所以,苏-27和F-14一样,许多技术都是作为储备来进行研究的。
李干绝对想不到,方从文竟然吃透了苏-27的技术,把歼-16给搞出来了。
方从文把地面测试得出来的数据交给李干,说,“李局,地面测试的指标全部超过部队的要求。”
他颇有扬眉吐气之感。
对于眼前这款飞机能不能让部队满意,他有绝对的信心。
李干翻看起来,他看得很认真。
他对歼-16实在是太熟悉了。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另一个时空里的歼-16是在歼-20首飞整整半年后才进行首飞的,而且服役时间也比歼-20晚。
当时有一种观点,在歼-20已经服役的情况下,还需要歼-16吗?
沈霍伊抱着苏-27的老底子啃了几十年,啃出来的巅峰就是歼-16,但是,这让广大军迷们认为,这是沈霍伊不思进取的表现。
当时,李干完成了歼-20试飞任务后,接到的下一个任务就是试飞歼-16。
他和战友们的看法是一样的,开过了歼-20之后,其他飞机都不香了,同样认为空军不再需要新的三代机,有歼-10、歼-11系列足矣。
但是,当他开始试飞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