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38章 药性之惑 (第2/3页)
这是一个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药材说到底也算农产品,它不像工厂里的器物,能做到每一件都一模一样,药性有起伏是常态。
他们现在能做的,就是通过精细管理,让药性波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已经是当下能达到的极限了。
林婉婉总不能在每一味卖出去的药材上都打上戳记,写着“药力 XX 成”吧?
以时下的科技条件,对药材药力的判断根本没有统一标准,无非是众多医家在天长日久的实践中,摸索出的一条模糊 “标准线”。
至于种植药材与野生药材的详细差别,需要用到精密仪器,细致比对每一种成分含量后才能得出具体结论,眼下根本做不到。
更重要的是,大夫开药、制药从来没有固定模板,向来是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体质强弱,再结合药材的药力酌情增减剂量。
所以对这些经验丰富的大夫而言,四野庄出品的低药性药材,其实是更容易掌控的。药力稳定,就不用反复调整剂量,反倒减少了用药风险。
谢广运听着,心里仍有一丝期待,迟疑着问道:“若是让这些药材再长一年,药性能否提高些?比如三年当两年用,四年当三年使,多养些时日,说不定能追上野生药材的药力。”
这话问得实在,可赵大夫也没法打包票,只能如实回答,“那就得看明年的光景了。”
理论上,药材生长时间越长,药性会越强些,可具体能长到哪个地步,谁也说不准。
药草是长在地里的活物,风调雨顺还好,若是遇上干旱、洪涝或是病虫害,别说药性提升,能不能活下来都是个问题。
再者他们势必要考虑现实情况,并非药性越高收益就越高。
边际效应逐渐降低,地块占用的时间越长,本该周转带来的效益就越低。
众人不约而同地想起赵大夫先前只挖了一半的试验田。想来他早就打着这个主意,留下另一半药材继续培育,看看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