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气哭朱由检 (第2/3页)
况且这一查,很多与本案无关的破事也被牵扯出来了,搞得耿如杞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他感觉自己这么多年的山西巡抚真的白当了,山西表面看起来还挺正常的,但事情就怕深究,扒开花团锦簇的表面,山西上上下下早就已经千疮百孔了。
曲阳县令不是第一次枉法了,双塔寺的和尚也不是第一次作奸犯科,双方合作已经很多次了。
把曲阳县的老底一翻,又牵扯出县中的几个大户,命案一桩桩、一件件。双塔寺被屠,双塔被焚,但双塔寺不只是两个塔,他们还有占地十几亩的居住区,名下还有几千顷地,这些地很多都是当地士绅挂靠在他们的名下的。
牵扯到朝廷亡故重臣之家,又和当朝官员有不清不楚的关系;查查查,还牵涉到侵占卫田的事,曲阳县本来就是用来安置卫所的,周围的田地都是卫所屯田;
甚至查到最后,都扯到晋王身上去了,双塔寺僧里面,居然还有晋王的旁支子弟。而曲阳县令也不简单,他的官,是买的!
耿如杞在曲阳县滞留了三天,抓了几十号人,拉走三大车卷宗。耿如杞觉得自己还是太年轻了,还需要历练,几天下来他心力交瘁,这些事情他是真的理不清啊,山西巡抚谁爱当谁当吧,他没这本事!
耿如杞将山西两镇军务托管给大同总兵渠家桢,叮嘱他要提高警惕,严防边患;让大同中路分守参将曹文耀暂时进驻太原城,并将这里发生的事情告诉他,让他给曹文诏写封家书说明情况,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出发的时候,耿如杞不仅带上了耿忠等十五人,还让宫琼也一起去。宫琼如丧考妣,问他不去行不行,耿如杞皮笑肉不笑回答:“不行。”
耿忠等人被收缴了兵器甲胄,却并不佩戴枷锁,也无关押囚车,众人奇之,耿如杞解释:“你们想走的话,早就走了,压根就不会等到本官来。
既然如此,我又何必用枷锁、囚车来折辱你们呢?你们固然是有罪之人,但也是为国征战的忠勇之士兵,理当得到敬重。”
他这话讲得耿忠等人感动得不要不要的,可惜耿忠不善言辞,憋了半天才说了句:“大人,你是个好官。”
耿如杞苦笑不已,他觉得自己算不得什么好官,他甚至觉得自己就不应该当官。这三日办案对他来说是精神上的巨大折磨,他忍不住去思索,最终得出一个答案:大明要完!
他对耿忠等人的情感有些复杂,他不知道应该恨他们,还是感激他们。如果不是这群人将拦路的人直接砍了,让各类账本、信件等证据毫无掩盖地暴露在他的眼前,他真要走正常的办案程序,还真就不会查得那么顺利,也查不出这么多东西来。
耿忠见耿如杞对他们那么好,得寸进尺,希望进京之前能够允许他们先将曹二和他妻子埋葬。
耿如杞摇头,表示这两位也是重要的证据,需要一起带到京城,现在天气冷,遗体不会这么快腐坏。他给二人配备好棺椁、平车,保证会妥善安置他们。
……
崇祯四年十月十五日,朱由检开完早会,正在后宫吃着火锅哼着歌,突然听闻山西巡抚耿如杞在宫门外求见。
朱由检懵了,煮熟的羊肉片在他的嘴边滑落:这不年不节的,山西巡抚跑回来干啥,难不成建奴从山西打进来了?!
不过仔细一想,朱由检又觉得不大可能,如果山西在打仗,那耿如杞必然是在组织抵抗,不可能脱身跑到北京来的。
虽然说北京跟山西很近,快马加鞭,也就几天的功夫,朱由检左思右想,也想不出耿如杞在发什么颠。
“王伴伴,这耿如杞可有说他求见所为何事?”朱由检随口问道,但他也没指望能有答案,因为如果王承恩知道的话,这种关键信息他不可能忽略不报的。
果然,王承恩摇了摇头,回答道:“耿大人只说有非常重要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