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网罗天下人才 (第1/3页)
趁热打铁,趁水和泥。
陈学兵好不容易说服了一群人,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花钱。
搞人。
“喂,林总!你.有没有什么相熟的,搞硬件方面的工程师?”
“嗯,我等你消息。”
“喂,蒋总,好久不见。”
“呵呵,发达什么,我现在到上海了,有个事,需要很多人才,请你们埃摩森帮个忙。”
“雷总!”
“是这样!”
陈学兵坐在会议室里到处打电话。
高科技行业,无论软件硬件,最重要的就是一帮人才。
展讯现在要同时上好几个项目:
研究奇点要的三模芯片。
深挖TD通信标准技术。
挖一批资深通信硬件工程师、带队招聘培养新的工程师队伍,成为设备商。
这几个项目,会逐渐分为许多个组,往不同的技术方向而去。
从手机到芯片,再到通信,大多普通人连工程师门类都搞不清楚,许多人觉得好像一个牛B的人才就能带动行业的发展。
随着陈学兵逐步深入的了解,才知道这三个行业都是典型的孤掌难鸣,一个高精尖人才只能给攻城任务搭梯,要真正成功,还需要许多兄弟前赴后继往上冲。
手机:搞电路的,搞射频天线的,搞嵌入的,搞屏幕的,搞软件的。
芯片:搞架构的,搞数字IC(前后端)的,搞模拟电路的,搞验证的,搞封装的,搞材料的。
通信:搞系统的,搞信号处理的,搞网络优化的,搞光纤的。
这只是大类,其中还有很多小类。
不同门类也有共通之处:
射频工程师可以干手机也可以干通信,嵌入式软件工程师、半导体材料工程师可以干手机也可以干芯片,信号处理工程师、光纤工程师可以干通信也能干芯片。
电磁学和半导体物理是三个方向的共同学术基础,EDA、仿真软件也在三个领域通用,卫星通信技术则需要三个方向的人才共同研发。
除了了解,陈学兵不知不觉已经有了许多门路。
打完电话出来时,容显文、邹嘉盛、后藤美树在外面交接办公室。
他叫来了三人,又叫来了武平,陈大同和三个副总裁。
“现在我帮你们找来了大概30个人,都是业内的资深人士,资料我会发给你们,人员的构成和安排我要给你们交代一下。”
“埃摩森猎头总部那边有两个美籍华人,两个香港工程师,还有十个内地工程师,这些人要注意,合同要签五年以上,埃摩森的中介协议必须要注明高额的信息泄露补偿,法律安全保障的事情美树去办,出了问题拿你是问。”
“交给我。”后藤美树点头。
陈学兵犹豫了一下,又道:“这些人,最好先让他们负责工程师招聘和培训工作,先不要参与具体科研。”
武平见陈学兵谨慎的态度,对他再认可了不少。
“好,这个我来安排。”
“嗯还有十几个人,是我的朋友和公司的管理推荐来的,这些人基本都有工作,不一定会来,可能要一一打电话过去谈条件,他们的资料你们可以验证,不是技术大拿我都没要,这些人如果签了合同,可以根据技术水平安排到一线岗位.另外你们这边也要自行安排扩招,基带业务要扩大到200名技术员以上,因为接下来你们除了研发3G,还有华强北业务。”
“没问题,华强北那边,你具体什么计划?”陈大同问道。
陈学兵把人全部带进会议室,说了一下联发科的后门,以及他这边的人脉网络。
展讯五人听得眼神逐渐发亮。
销售副总周承云更是兴奋地一拍桌:“那太好了!真是大机会啊!那我们怎么配合?”
“你们只管技术,事情我会策划。”陈学兵一摆手:“你们存量芯片还有多少?”
“220万!”
“暂时够了,不过你们要赶紧更新换代,把成本压下来,生产大量芯片,要做好和联发科打价格战的准备,还有软件环境,华强北的人不懂性能,他们的核心竞争思路就是炫,酷,功能多,系统公版方案要多开发几种,尽量让年轻人去做,我会让奇点也帮你们开发一款公版,这些竞争都是暂时的,咱们多久把3G拿下来,就多久取得完全胜利,彻底压倒联发科。”
陈学兵说罢,提出了一个关键性问题。
“华强北芯片的最终销售利润,奇点科技要20%。”
这下,五人坐立不安。
“提成这么高?”武平犹豫道。
此刻,邹嘉盛开始为奇点据理力争:“武董,终端市场是奇点掌握的,后门也是奇点找到的,要20%,不高吧?周总搞销售的应该知道,找中介公司推个业务,拿二三十个点的返点也很正常吧?”
周承云尴尬地咳了一声。
陈学兵却敲了敲桌子,喝道:“邹嘉盛,注意你的屁股,你现在是为展讯工作,展讯给你开工资,你要多站在展讯的角度想问题。”
骂归骂,安抚展讯的情绪而已,他让邹嘉盛来的目的就是争取这份利润,掌握展讯的华强北销售渠道。
他继续解释道:
“这20%不是白拿的,奇点后续要投入人力物力,帮你们维护和扩大市场,你们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