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2章 厉胜男VS唐晓澜  综武:我家娘子是状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542章 厉胜男VS唐晓澜 (第2/3页)

子藏须弥”,能在极小空间内发挥极大威力,纵然敌人内功胜过自己数倍,也能与之周旋。

    爪风撞上剑幕,发出“嗤嗤”如裂帛的刺耳声响,劲气四溢,爪影剑锋撞的金花四溅,却无法前进半寸。

    厉胜男一击无功,毫不气馁,身形再变,穿花蝴蝶般绕着唐晓澜游走,每次移动身形都能留下一道残影。

    以唐晓澜的武道根基,自是不会惧怕幻术,但厉胜男每道残影都带着森然寒气与凌厉指风,全都是真的。

    残影只有一个是真的!

    残影迸发的劲力都是真的!

    唐晓澜隐居雪山数十年,天山派是唐晓澜的领域,但冰天雪地亦是厉胜男的领域,裁云剑化作漫天冰晶。

    秋冬、冰川、煞气!

    只要满足一个条件,厉胜男就能以修罗阴煞功抢占天时地利,如果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杀伤力随之翻倍。

    就像在水中激战楚留香,在机关室与无情生死搏杀,在雪山之巅与厉胜男展开决斗,李兆廷也觉得头疼。

    整个比武场地温度骤降,冰霜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地面蔓延,不是为了压制唐晓澜,而是更改地面环境。

    这是冷一夫带来的启示。

    武者都是“脚踏实地”。

    哪怕轻功魁首楚留香,也需要双足重重踏向地面,以此借力跃起。

    唐晓澜熟悉雪山环境,熟悉一花一草一砖一石,出手时形成习惯。

    如果脚下突然出现一块冰,再怎么稳固的根基,在踩中的瞬间,身子也会歪扭一点点,这便是决胜契机。

    唐晓澜不知厉胜男的算计,却知道厉胜男此举不怀好意,低喝一声,身上玄门罡气勃发,震碎周围冰晶。

    寒气靠近唐晓澜周身三尺,便被一股暖洋洋的纯阳气息化去大半。

    唐晓澜久居天山,功力浑厚,对寒冷早已免疫,只见他步踏九宫,在厉胜男制造的寒雾冰晶中稳如磐石。

    游龙剑或点或刺,或圈或抹,将天山剑法的精妙发挥得淋漓尽致。

    时而如寒涛拍岸连绵不绝。

    时而似须弥芥子守御无双。

    间或刺出一剑,剑招迅疾如电,直指厉胜男招式转换间的小破绽。

    招数堂堂正正,精妙绝伦,用攻守兼备的沉稳将厉胜男狂风暴雨、奇诡百变、凋零万物的攻势一一化解。

    转眼间,数百招已过。

    厉胜男越打越快,气机如妖魔,魔门绝学层出不穷,剑气如惊涛骇浪、山洪暴发、冰封千里、凋零万物。

    唐晓澜如同在海岸边屹立千万年而不倒礁石,任凭敌人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只以一剑抵御千万剑。

    唐晓澜剑法雄浑,根基深厚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沉稳如山的剑法更是能让观战者胸闷气短、头晕目眩。

    这不是“高原反应”,而是唐晓澜的剑势太过雄浑,根基稍浅的观战者下意识屏住呼吸,导致大脑缺氧。

    强如程淮秀,在旁观的情况下,也不知如何撕开唐晓澜的铜墙铁壁,焦急的握紧拳头,下意识沉浸其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但想发挥剑心通明的威力,必须成为当局者,旁观难以触发灵机。

    观战者们心思各异。

    既感叹唐晓澜武功卓绝,天山派名不虚传,又觉得厉胜男与魔教妖女这个身份不契合,剑法太过于堂皇。

    魔教阴毒狠厉、凶狠酷烈、残忍杀伐的招法,厉胜男一招也没用。

    招数虽然凌厉、迅捷、虚幻,但都是堂皇正道,绝没有歪招邪招。

    有人觉得是唐晓澜的影响,用邪招对付唐晓澜是自讨苦吃,有人觉得是李兆廷把厉胜男从邪道引入正途。

    还有人心思比较活跃,心说厉胜男武功这般高明,李兆廷却能让她乖乖与静斋仙子共事一夫,从不争吵。

    李兆廷的武功到了何等程度?

    普天之下,除了李兆廷,还有谁能压服这些美人?想到此处,群雄不免生出几分羡慕,希望李兆廷写书。

    不对!

    这不叫“写书”。

    这叫做“著书立说”。

    就在众人胡思乱想的关头,唐晓澜和厉胜男争斗到了白热化,两人全都拿出毕生绝学,全身心沉浸战斗。

    唐晓澜的剑光博大精深,仿佛能容纳天地,又收敛于方寸,攻守转换浑然天成,举手投足蕴含天地至理。

    厉胜男曾让秦梦瑶险死还生的灵犀一剑,曾将钟仲游一剑穿心、冻成冰坨的绝杀,刺入大须弥剑式的光幕,竟如石沉大海,被一股无形气机牵引,隐隐有反弹之力,有百川归海之威。

    唐晓澜的剑法,当真做到了“放之可弥六合,卷之可藏于密”,让厉胜男觉得自己是在与整座山峰对抗!

    唐晓澜每次呼吸,每次踏步,都与脚下这座亘古雪山产生共鸣,雪峰气韵加持其身,形成芥子须弥领域!

    芥子须弥是神话中的神通。

    纳须弥于芥子,也就是储物戒。

    很多宗门据此创出绝学。

    比如少林须弥山掌,天下最雄浑澎湃的劈空掌力,内劲如藏于须弥,能让掌力不会因为距离变远而减弱。

    天山派的大须弥剑式,则是以芥子之地藏须弥之威,只需方寸之地,只需探入一节指尖,便能发挥威能。

    唐晓澜把大须弥剑式练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就算创出此招的凌未风,也想不到这招剑法能用到这种程度。

    既有天山雪峰的巍峨高耸,也有方寸之间的小巧灵活,大小随心,就像把玄铁重剑和紫薇软剑融为一体。

    近战、远攻、气机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