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第1/3页)
一份八百里加急送到皇宫。
开春后,黄河化冻,洪水暴涨,澶州横陇埽决堤,无数百姓遭灾。
赵祯龙颜大怒,澶州是重镇,二十多年前,辽国南下,兵戈千里,就是在澶州城外签订盟约,恢复和平。
澶州有黄河渡口,赵祯对澶州的水利设施非常关注,拨付大笔银两用于加固河堤,清理淤泥,防洪防汛。
万没想到,花费数十万两修河款修建的堤坝,只坚持了不足三年。
三年前,堤坝修建完成时,赵祯亲自主持竣工典礼,参与修建河堤的官员全部升官,雕刻石碑记录此事。
赵祯更是得意的表示:“此堤能保护百姓三十年内免受洪水侵袭。”
没想到,不足三年,堤坝被洪水冲击成废墟,百姓死伤惨重,想到昔年的豪言壮语,赵祯气的面色血红。
这是给朕打了一折啊!
不对!
这他娘的连一折都不到!
负责修建河堤的工部侍郎是被李兆廷弄死的袁连勤,人死帐清,袁连勤全家都没了,总不能做法招魂吧?
二号责任人是户部侍郎。
不是冯少卿。
户部有两个侍郎。
负责拨款的是另一位侍郎。
此人名叫陈也申,赵祯前脚让人查办陈也申,陈公公还未把圣旨送到陈府大门口,陈也申被人毒杀灭口。
赵祯的脾气再怎么好,被人耍弄成这般模样,也被气的火冒三丈。
天子之怒,非同小可。
赵祯命令三廉王、襄阳王联手查办这件案子,两人既非赵光义一脉,也不是赵匡胤一脉,而是旁支远亲。
三廉王没有子嗣,与八贤王有相同的爱好,不求权势,只求名声。
“廉”比“贤”稍低一些,却也是名垂千古的名号,对百姓而言,三廉王的名号或许比八贤王更胜一筹。
襄阳王性格很极端,既飞扬跋扈嚣张霸道,又低调隐忍韬光养晦。
李兆廷在荆州搞出那么多事,包括连城宝藏这种富可敌国的超级宝藏,襄阳王全不在意,从未看过一眼。
但是,根据江湖传闻,襄阳王私下养士三千,家中多有奇人异士。
两位王爷联手办案,大理寺和六扇门不敢插手,只派几位断案高手帮助王爷查案,别的方面,绝不过问。
朱月明直接装病,表示自己减肥时伤了元气,无力为朝廷效力,请陛下准许臣辞官,臣的身体病入膏肓。
郭不敬到了退休年龄,去年把职位甩给朱月明,如今朱月明装病,郭不敬被迫打起精神,接受退休返聘。
郭不敬心知案情复杂,需要一位不惧强权、忠正梗直的聪明人,才能抽丝剥茧,洞彻玄机,查找到真相。
最适合查案的是包拯、公孙策,奈何两人在长安,短时间无法返回,郭不敬算来算去,想到了合适人选。
自家女婿,前来参加春闱考试的吕轻侯,与京城权贵相比,吕轻侯是蝼蚁般的小透明,没有人会关注他。
正是因为无人关注,吕轻侯反而能从另一个角度,查找蛛丝马迹。
这是在皇帝面前刷脸的机会。
科举考试最后一关是“面试”。
皇帝的印象对考生非常重要。
当然,虽然不喜欢吕轻侯,但他毕竟是女婿,郭不敬让杨铮、袁承志贴身保护吕轻侯,免得他被人刺杀。
与此同时,在黑道传出消息,郭不敬与吕轻侯的关系极差,郭不敬看不起吕轻侯这个酸秀才,借机整人。
给女婿扣个办事不力的帽子,断绝他的仕途,再让女儿与他和离。
听到江湖传闻,看着胆小如鼠,比小媳妇更加唯唯诺诺的吕秀才,幕后黑手们淡然一笑,没人放在心上。
谁会在乎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胆小如鼠、满脸穷酸的酸秀才呢?
又有谁会知道,这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胆小如鼠、满脸穷酸的酸秀才只是潜龙在渊,即将鱼跃龙门?
更不会有人想到,看似受气包,自带“得志便猖狂”剧本的“赘婿”,有堪比包拯、公孙策的浩然正气?
这里就有人问了,郭不敬的官职仅仅是大理寺少卿,是从底层摸爬滚打爬上来的捕快,郭家算是豪门吗?
算!当然算!必须算!
郭不敬做了数十年“掌魁”,一对肉掌不敢说打遍天下无敌手,至少在拳脚方面,做了数十年天下第一。
朝廷对武林高手有特殊标准,会赐予爵位,郭不敬的官职不算高,爵位着实不低,他被封为“镇海侯”。
无论爵位如何贬值,“侯爷”二字做不得假,就连庞太师、诸葛正我等权倾朝野的大臣,也非常尊重他。
京城局势变化之快,各方势力变化之剧烈,让人根本反应不过来。
一件事紧跟另一件事。
满朝文武、京城百姓、皇宫内外,无不人心惶惶,就连赵祯都感觉到一阵阵冷意,把安保力量增加数倍。
除了米苍穹、元十三限、李寻欢等高手贴身保护,还有御林军披甲执戈巡查皇宫,一只鸟也别想飞进去。
李兆廷并未去六扇门查看卷宗,也没去青龙会分舵买情报,而是径直去往大相国寺,查看楚留香的伤势。
前天晚上,楚留香去小花溪听怜秀秀弹琴,有位纨绔子弟大吵大闹,吵着要见怜秀秀,砸坏了很多东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