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三章 老当益壮,道祖石像  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一百九十三章 老当益壮,道祖石像 (第2/3页)

见个乡邻,总要停步,恭恭敬敬唤他一声“姜老”。

    也有熬不住的,凑上来,脸上带着讨好的希冀,低声打探:

    “姜老,您见识广,这天……到底是怎么了?可有法子救救咱们?”

    姜义每每只是抬眼,看一眼灰蒙蒙的天,那干得仿佛要冒火星子的天。

    然后轻轻一叹,拍拍对方的肩膀,语气里带几分无奈:

    “天无绝人之路。再熬一熬,总会有转机。”

    话虽如此,转机何处,他却只字未提。

    于是,那人眼里的光亮,肉眼可见地暗了下去,叹口气,又缩回墙角。

    这一幕,姜义一路上已见了七八遭。

    众人的失望,他收在眼里,却只是默然。

    就在这时,一缕清凉如水的神意,自祠堂方向悄然拂来,不染烟火。

    姜义脚步微顿。

    须臾间,一道淡青影子自祠中飘出,几次闪烁,已凝成姜亮身形,悄无声息落在面前。

    村人凡眼,自看不见这般神魂之态,倒也省得遮掩。

    “爹。”姜亮点头,神色里带几分肃然。

    姜义负手而立,并未作声。

    “问过了。”姜亮言简意赅,“兜率宫那位刘家老祖传了话下来。”

    说到此处,略一停顿,嗓音忽转,学得惟妙惟肖:

    “两界村这等弹丸之地,无人上心。只是……莫要声张。”

    姜义闻言,紧绷的嘴角,这才不易察觉地松了些。

    这些日子按兵不动,将那瓶湖水扣在手里,任村中愁云惨淡,等的,便是这一句。

    他轻轻一点头,旋即转身,长长叹了一口气,冲着方才围上来的几位乡邻,抬了抬下巴:

    “唉……实在不行,把各家的井,再往下挖挖罢。”

    此言一出,那几张脸上的兴头登时塌了,皆如霜打茄子。

    有人忍不住嘀咕:“姜老,这法子早试过了。我家那口井,前儿又掏下去三尺,水影都没见一个。”

    姜义却不以为意,只是淡淡一笑:

    “此一时,彼一时嘛。地底水脉,与天上云头一般,也是会走的。此处不出,不代表彼处也绝。死马当活马医,总比干坐着强,不是?”

    这话听来似歪理,细细咂摸,又像真有几分道理。

    众人面面相觑,从彼此眼里看见了同样的无奈,终究还是点了点头,算是应下。

    第二日天光乍亮,两界村少见地热闹了一回。

    “嘿咻、嘿咻”的号子,此起彼伏,倒真有几分兴旺气。

    古今帮里的青壮先拔了头筹,家家户户的汉子们甩开膀子,镐锹齐下,叮叮当当,跟自家那口井较起了劲。

    尘土翻飞,汗水顺着黝黑的脊背流淌,混作一道道泥痕。

    妇人们提篮凑食,将家中仅余的干粮合在一处,勉强煮得一锅稀粥,端去井边,给那些埋头挖掘的男人们添口气。

    然而这热闹劲头,不过半日便渐渐淡了。

    日头越爬越高,晒得地皮冒烟。

    一口井,两口井,三口井……挖出的土堆高起,井底却干得掉渣。

    那点盼头,随着一筐筐土被提上来,也一并耗了个干净。

    至了晌午,号子声稀稀落落,继而全无。

    汉子们瘫坐井边,望着黑漆漆的井口,神情木然,心底空落。

    折腾一圈,依旧一无所获。

    村里但凡带井的院落,皆被折腾过一遍,只余下灵素祠前那口老井未动。

    此井不属哪家,又挨着祠堂,多少带了点敬畏,前些日子谁都不曾去碰。

    可眼下,院里井眼尽数掏过,人心散了,士气泄得干干净净。

    人人面上带着死灰,再没半分劲头。

    多挖一锹是力气,少挖一锹也是力气,左右都无水出,何苦空耗?

    最后,还是姜锦看不下去,自学堂里缓步而出,一身素衣,神色清冷。

    目光在人群里扫过,落在几个汉子身上。

    “牛护法,余护法,你们几个,跟我来。”

    牛护法是姜明的发小大牛。

    余护法则是余大爷的孙子余小东,早年因家里果子多,替帮里出了不少力,如今也算个元老。

    二人闻言,二话不说,扛起家伙什,随她往灵素祠老井走去。

    余下的村人,也只木然地跟在后头,三三两两,像被线牵着的木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