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威震北方 (第2/3页)
个不同阶段中,送兵,送粮,送器械,该获得什么样的政治权利。
例如:初始阶段送一百人加入,和大势已定阶段送一百人加入,其政治贡献是不同,张飞对于刘备就是初始阶段,他投资几百人比后来马超带着凉州来投的政治权力还要略高。
武飞把练兵工作交给了士官,而自己真正在忙活的,就是为了兵事搭建一套合适的政治话语平台。
各个地主送来兵后,并不是送来就把人打发走了,也不是让他们直接进入大军领着他们的兵。
而是先按照名册轮流发一笔安家费,然后招呼这些新兵们进行不记名选举,选出一个责任人把安家费送回去。
这时候大部分领着自家来的地主就开始忙活这类“军中和乡里相互联络”的工作了,实际剥离了军中的操练关系。错过在军中“杀伐技”训练下涨威望的可能。
然后武飞拿出州府版籍,根据各地前来投靠宗族的情况,建立乡间的联络处,日后战利品的分配补给,也都会通过联络处转到乡中。
并且武飞做承诺,跟着自己,绝对不是当炮灰:乡老们可以挑选一些子弟进入帐下的亲兵队伍进行重点培养。其实就是士官预备小组。即军中上升通道。
在无形中,赶来投奔的地主武装的原头目被从组织中剥离,那些个淳朴良家子们进入了东市军体系下,重铸了“该听谁的话”“该遵守什么规矩”。
这支过来投效的部队不像历史上那些大起义军一样山头林立。
原本这些地主们知晓自己打仗是不擅长。尤其是在进入令行禁止的大营后,更是被震慑的不敢多言。在确定大军能够保障他们投效后的权利,并且自家那些好枪棍的子弟,能从将军这儿找到门路后,喜笑颜开。
不是谁都想要在乱世中当草头王的。武飞打造”维持委员会“,让这些地主们觉得更适合他们的利益。
这些当地大族对自家是几斤几两那是清楚,大家先前也都在扶持本家人在山上建山寨。
如果真想当草头王,现在就自己单干了,压根不会带着人马过来。——况且,成王之路看起来收益很大,但是风险更大。现在跟着武飞这支朝廷的大军一起干,有保底收益,而风险恰恰是最小的。
…新建政治结构必要拥有对部分资源进行“价值优化”的能力…
在第一届”维持委员会“搭建成功后,武飞就分配给了当地大户们一个任务,那就是在维持会的框架下,将东市军先前围歼素栋后的大批俘虏处理掉。
这些昊军俘虏中,其队督之类的都被筛掉了,他们被下了“失明咒”,暂时失去视力后送到南疆交给昂日来调教。而一些异族俘虏,例如说矮人由于会打铁也被武飞收下来。
至于剩余的俘虏,大部分都是昊天军在渤地本地招募的徭役,东市军作为外地人其实是很难消化这批俘虏的。
维持会的乡老们在听到这个俘虏分配后,连忙表示包在自己身上。
这些被昊军欺压几年的乡老们,兴高采烈把这些俘虏们领回去了,
话说对于他们来说,俘虏怎么可能用不掉呢?各地牙人们能够行走都是托他们关系。诸如宣冲出生前十年,人贩子之所以猖狂,是因为各个地方村里保守派们对他们庇护。后来当信息化对接到每个村庄,各个村在通电通水的同时,治理集团也能采集详细信息,人贩子土壤就没了。相反大洋彼岸的美帝还在拍摄“小美小帅来到人迹罕至村庄遭遇恐怖故事”的题材,人贩子还存在的。并且采生割折,开始与时俱进,和医疗集团合作了。
渤地这些被昊国打压的大姓们,别看在武飞这儿是可怜巴巴良善民众,但是在重新掌握基层权力后,就是一台处理弱者的机器。东市军搞得这些奴隶都能输送到乡间劳动力不足的地方上。更何况不少还是渤郡本地人,原本找本地人做短工是要给钱,现在直接是包身工。
至于俘虏们吃食!原本留在军中这边消耗粟米,这非常不好。(军中粮食必须要满足大规模储存,以及集中炊事制备的属性)
但是在乡间呢,吃食可以混杂着大量韭,榆钱,以及田里面块茎,以及逮住耗子之类东西都可以果腹。(这些吃食都是不满足大规模储存,以及不需要集中在一起制备)
乡里面是看季节,季节到了,就吃什么,每个乡里面都有一本渡荒的经典。这也就是地方上能出现莫名其妙美食的原因。
武飞成功把俘虏负担给甩了出去,而维持会乡老们得到劳动力,巩固地方威望。
东市军和本地宗族们对接非常愉快,武飞完美将战争获取的多余资源,进行了”价值优化“的作用。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优化不了的资源。
比如说武飞看着俘虏营地中剩下来的四十多个女精灵。她们的盔甲已经扒了,对于这些蹲在草丛中身上裹着麻布的尖耳朵们,武飞是一阵无语。
自己的部队在挑选女子时候,她们被挑剩下来。无他,按照大爻人审美来说,这凹陷眼眶,高鼻子,有点像鬼了。至于乡民们则是觉得这杀过人的异族女子挺危险的,故也不要。
武飞痛心疾首:你们不会吃西洋大餐啊。
遂,武飞思考了一下,决定自己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