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龙裔们的困境 (第2/3页)
有人如同被点了穴一样一激灵,从乱糟糟情绪中恢复过来。
片刻后,何宇飞语不惊人死不休:“我欲出城与敌决战。”
所有人面色再变,但没等他们发表意见,何宇飞则是抽出刀子砍下了一个桌角。所有属下相互看了看,于是乎愿意共举。
…窗户外鸟雀儿被虫子蹦跶的一下,惊了一下…
正在整军备战的武飞,在得知葫城那边开始点兵点将后,愣了一下,这表情就像扒饭时候发现碗底多了一块肉。
第一反应是有诈,葫城前面都送了一路人头,现在哪来的胆量和自己决战?
武飞:“黄玉城被围时,你不来决战。现在我兵马粮草充足,你不坚守待援,跑过来和我决战,是老子我开降智光环了?”
但是内间传来消息半天后,武飞接下来遇到了戏剧性一幕。
下午三点,东南维持会的代表紧急来求见:葫城那儿的暗手已经准备举事,只待将军一声令下便可。
下午四点,葫城沙海帮派来弟兄求见爻军大将,抬手就是龙裔的手令,表示只要将军一声令下,便可遵照命令让东门打开。
下午五点半,一个装作乞丐的读书人,闯入城中求见,他带来葫城最大家族的信物:表示家中暗藏一条通往葫城外的密道,愿意献给将军。
下午六点,晚上八点,……以至于夜间都有女侠试图闯入来通风报信。
武飞大致明白了何宇飞为啥要出城和自己决战了,满城都是二五仔,都看着他楼塌,都跑过来抽砖。
何宇飞作为龙裔,感觉到手下失败主义浓厚到无以复加,生怕再过一天人头就没了,所以与其说就这样等死,倒不如就奋力一搏。也许“奋力一搏”能赢呢。
…武飞吐槽:万一我翻车呢。…
9月2日,武飞召回木星语,开始搞清楚葫城现在的情况。
武飞:说说看,你盯梢到的精锐部队有哪些?
木星语汇报到,此时葫城内还有一只空中天舟部队,以及三百名铁甲骑士。
武飞思索一下,对他问道:“如果你的战斗力是七十,他那一队玉勇骑兵战斗力是多少?”
木星语愣了愣,话说他对武飞给他的骑兵打分只有七十分颇为在意,心里暗道:“我七十分,谁八十?”(武飞心里满分是武恒羽)
当然木星语还是老老实实回答道:“葫城的骑兵的战斗力应该有六十。”
武飞点了点头:嗯,那就是八十分。我给你多派点人。随后在沙盘上给他拨一批车弩部队。
木星语嘴角抽了抽,但还是闭嘴。武飞给他安排任务:盯住他们。
…战略大地图视角转向山河西侧…
在沙洲,两股煞气正在交错,戍军如同一个慢腾腾石碾子缓慢碾压过来,而严阵以待的昊军如同一个稍小的精钢车轮,正在试图寻找道路从石碾周围绕过去。
赵诚在西北,正目送戍帝的大军向南方进发,他麾下的昊军也在小心翼翼的转换阵列回归北方。
赵诚南军和北军已经相互靠拢,联军之间精锐骑兵每天至少两次来回汇报情况,两军内部营帐内,地图进行六个时辰一次的同步更新。
此时在没有电报的情况下,这已经是目前这个时代单靠组织度,能完成的信息化最高水准了。这个驾驭“上万大军上百里机动”基本功,目前天下唯二。
沙洲地区连续十日的交战中,大爻精锐轮番上场,毕竟赵诚从南边而来,在战略上是有堵门的架势。
若不是后方人心不稳,赵诚堵门压根就不用北上,直接在这河套找一个区域,筑土城驻扎就行了,保准能把戍帝堵死在西北。赵诚现在是想及时的把部队带回去,不想恋战。
而爻军这边一开始在八月下旬时候,是很积极地死磕,毕竟戍帝亲征情况下。爻军各部虽然笨重庞大,但战斗意志颇高。
昊军营帐中,赵诚将所有兵旗重新排布,在排列完后,赵诚下达了一道道军令。不得不说,赵诚颁布的军令中,玉牌上的留字,要比宣冲飘逸多了。
而数公里内,昊军开始汇聚,在黑夜中一缕缕火把萤火一样开始汇聚,直至凌晨,在淡淡的薄雾后,一个人头攒动,行止有度的庞大营地赫然出现“思鹿原”这个预定的会战地点。
五万昊军如同一个有着无数溪流汇聚的大池塘;在负责“粮草”“柴火”等物资收集的“溪流部分”的军列中,只能在一片肃静下听到脚步和马蹄声。但是各个“溪流”所汇聚的大营中,则是各有声色。东边靠近河滩的营地伐木归来,正在拿着斧头和木销在做壁垒;隔着几百米外,肝胆相照的另一个营地在生火做饭。
而在大军后面新部队汇入的待命区域内,那些刚刚拿起刀枪不过两个月的昊军役农们则是坐在了地上,背诵着“八不八要”的顺口溜。
例如1号顺口溜,强调互相检查披着的铠甲,在交战时要时时刻刻以队中“骨干”为基准点保持阵型。
2号顺口溜:强调弓弩发射前检查弓弦,望山校准,听到命令才能齐射。
队督们念诵一句,排排坐的大头兵们下面就齐声喊一句,而等念诵完后,就齐声背诵。当大家齐声背诵时,是非常流畅,哪怕其中有人是在某些段落滥竽充数。但是一整队的集体记忆算是没错了。
很显然,这不同顺口溜,是在为下面承担不同作战任务做准备。有的营地是要硬抗铁蹄冲击,而有的营地则是要做好辅助射击准备。
赵诚的命令下达的非常复杂;而他招来的这些民夫们能够承受的“命令信息总量”有限,所以他要提前根据作战任务需要,用这样的流程“编入”作战条例。
赵诚正在以这个时代大部分人不理解的方式增强自己招募的这些“低阶兵”作战效能。
如果是平常将领领导这样规模的民夫队伍,在面对精锐铁甲冲锋时,会一触即溃。
具体案例就是历史上,葛荣的二十万起义军散在了数十里,面对尔朱荣的七千骑士,被铁甲骑兵一冲溃一路,变成连锁溃逃。
赵诚所率领的这些大军中同样有相当部分是农夫军队,而战斗力却不是葛荣那样一盘散沙,赵氏昊军的所有农夫,都有血勇者以自身为轴组成严整的队列,能在旗号下快速聚集。
终于在9月2号这天,碰撞开始了。当各路爻军如同山洪一样从地平线上出现,赵诚的大军东侧五千人大营正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