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狂妄和保守 (第2/3页)
”的模样,武炉立刻坐直了,带入状态,小心翼翼排兵布阵。
武炉在保守状态下,宣冲这回带入的不是赵诚,而是带入浱地的百姓、军队、商人,一人分饰多个角色。表现出了“不想纳粮”,“战斗意志薄弱”,“以及商人投机倒把”各种要素。
武炉这边在感觉到了掣肘后,气的想要镇压,但是瞅了瞅宣冲,最终还是不敢把镇压命令拍在老爹脸上。
一旁的武俱往和武锐则是在这样的推演中很严肃,很显然宣冲是推演了他们未来主公在决策偏离正确后的极端情况。
注:二十一世纪时,维护部门上岗培训,其重点不是那些日常维护,而是对那百分之一概率下可能的事故进行应对。抛开“对领导神化”,领导其实就是一台机器,需要各方时刻监督,纠正可能的错误。
而旧时代由于上位者为了维持威严,很难暴露出自己在极端情况下的表现,强调自己一直是对的,而误认为“上级一直是对”的下属到了发现“航向出现重大错误”时已经是晚了。
周王想用的人才,远不如其身边常侍了解周王,故交流就有了问题。
现在宣冲用“我命令你”的方式,让武炉不失面子地“角色扮演”出他自己想象中“粗枝大叶”“在困境中失去锐气”的两个模样。
当武炉“扮演”如何犯错误时,武俱往和武锐是旁观。在宣冲讲解“武炉在上位面临的犯错处境”时,宣冲这两位门生大致明白未来该怎么在武炉做主公,露出某些苗头时,如何第一时间提示;而非事到临头,试图强行扭转,导致君臣之间冲突。——宣冲给了他俩能防微杜渐的职能后,预告着他俩以后就是重臣。
…一瓶气泡水打开,倒在了四个杯子中…
在武炉表述完了自己诸多战略后,宣冲最终也给出了自己的战略部署。
宣冲在前沿动员十四个兵团(每个团三千人到六千人不等)堆在上中下三条战线上,各个战线后方,预备劳役总数将达到六十万;且第一局将棋子压在了北方。
随后沙盘上,赵诚方面就开始寻求主动决战了。
宣冲:现如今天下那些世家们眼里,武恒羽的“渤国”势力和赵诚主导的“昊国”势力二分天下。但是现在他们俩面临的局势,一个是被逼着急了,一个则是处于自满保守中,不了解手下人心危机。
也就是说,武炉刚刚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演了他自己未来的失误,还带入了赵诚,和武恒羽此时此刻的情况!赵诚是被身边各种人催逼,武恒羽则是保守刚愎。
赵诚在法理上,都还没有完成“国祚过户”的手续。现在连续打下十四个州、小半个天下,高度膨胀,手下的人要逼着他激进一把。
武恒羽已经取得足够名望,裹挟强大力量作壁上观。但是荣耀的是他,他现在还没有反应过来“荣耀是不能独享”。武恒羽没有安排好他的下属,他集团内各个派系会在接下来拖他的后腿。
宣冲对于儿子和学生:“战略要扬长避短,发挥我方优势和敌人弱势。“
宣冲手指帛书地图,”我方优势是,现在外界,无论是武恒羽还是赵诚,他们手下谋士集团都是传统精英。这些世家大族出来的士大夫们,带着固有思维,认为我们现在是“偏安一隅”但是现在——“
宣冲望着武锐这个自己最看好的兵家学生道:“我都很清楚,尔等都是相当有进取心的。“天下不识君”就是你们的优势。而赵诚这儿,他麾下幕僚们现在是过于轻视你们,你们要利用好他们这一轮的轻视,将信息误差提到最大化。”
武炉道:“爹,你刚刚推演赵诚的时候,可一点没有“轻视”的样子。”
显然武炉刚刚被宣冲扮演的“赵诚”英明神武给膈应到了。
宣冲:“赵诚是赵诚,而赵诚的臣子们则是另一波人;臣子们所想的,和君主是不一样。”随后敲了敲他的脑门:“臣子的愿望就如同洪水一样,君主可以引之,但是堵不了!”
武炉思索了一下明白,缓缓道:”所以我们要让赵诚那儿愚者们“泛滥”?
宣冲点了点头。——在这个房间沙盘旁的四个人商量了一个针对赵诚的阴谋。
这一幕就如同宣冲前世书本上记录的近代史开端,俾斯麦正与总参谋长毛奇和陆军大臣罗恩共进晚餐,选择激怒法国。
…馒头已经烤好了…
于是乎,武飞瞧着桌子思索了一番,喊来武炉让他代笔书写一项命令!这个命令就是大幅度“官爵售卖”。
武炉老老实实写完后,抬头惊讶地看着武飞。因为他一直以来听到的概念是,父亲是最公允的,血酬只有血劳才能换得。因为这份命令是完全的“卖官鬻爵”,允许举国上下的富户们购买爵位。
武炉:“父亲,这不是坏了规矩吗?”
宣冲:“并没有坏规矩,因为要打仗了,战时的大规模献金是可以换取爵位的。”
武炉:“这,为什么?嗯.知道了。”武炉很好奇为什么不明说。
宣冲这么安排,是为了战略突然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