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多多益善 (第1/3页)
统正历5年春,随着宣冲于去年秋祭中正式用了浱公这个名义,天下侧目。
要论宣冲现在有资格用这样的礼制吗?当然有,无论是戍帝时期,宣冲为大爻立下的功劳;还是后续率先承认统正帝后,被统正帝加封的称号。
数年前,大量地盘比宣冲小,人口比宣冲兵马少得多的诸侯,也都纷纷朝着两个小朝廷索要“公”一级别的称号,也都因当时两个小朝廷急需拉拢盟友,而被册封了。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天下争霸已经进入了第七个年头。一切都进入下半场,当初那些从小朝廷手里拿到公侯之位的地方实力派,今天十有八九都被灭了。
称“公”只是拿到这天下的入场券,经过几年大战下来,结果也证明——大部分人入场之后,也只是场内强者们的菜。
而宣冲先前没有称“公”,现在突然称公。这就好比先前一个突然“节食”的人,现在猛地开始吃得多了,这让有些家伙感觉到不舒服起来。
就在宣冲用上公的礼制和车马参加典礼后,立刻在地方上,水和东华郡的一大批士子们开始议论,宣冲现在称“公”不合制。
东华郡昌城外的草庐中,士子们又开始如下话题。
士子1:武源常这些年本是保境安民,颇为善;现在为什么突然要僭越,这实属不智啊?
士子2:旭日已经升起,旧日将落下,将军他现在看不清形势,恐招来大祸!
士子3:哎,谁都逃不过在这天下逐鹿的诱惑。王侯霸业总是要胜过小民生计,只可怜这天下最后一片净土了。
士子们竞相讨论,草庐中有人在抄写,但是负责抄写的不只是有当地太守派来的旁听书办,还有安全局派来的卧底。
安全局对各地世家的反应都进行了归类。宣冲对此有所掌握后,把这两地方军政官僚体系人马开始撤换。
撤换下来的人,宣冲准备让其在家等半年,半年后随着战时体系建立,大批底层力量被动员到自己这一方后,就把这些地区的官僚统统送到南疆去。
武小雀的小心眼对这些被画上圈圈的“倒霉蛋”:“别说你们冤枉!在即将交战的时候,不坚定地靠拢我,反而纵容这种动摇言论,说明你们就很动摇!为了减少不确定因素,就只能请你们走了。”
宣冲:朝廷给你们授官,是给你们这些人镀金后,在地方上显摆的吗?官职是统治机器上的零件。一旦官职并没有在集团内发挥到预计百分之九十的作用,那就要换掉。
至于空缺的官僚体系?有的是人来当,那么一大帮买了债券的人嘛。
宣冲会详细考核他们有没有进一步化债的能力。如果可堪造就,就直接取消其“分散爵位”,直接合成一个“高爵”,给家人待遇,然后安排到新占领区去担任官署负责人。
用麾下豪强的钱和人,来稳定占领区,宣冲:用你的钱,办你的事。
…安全局现在已经是武炉接手,一直听赞美诗的武炉,开始入耳牢骚话…
在以宣冲为中心的浱公府上,军事参谋部,内政部的核心成员,都在这里做事情。而武炉则是在宣冲身边全盘学习。
武炉在宣冲身边这半年时间内,变得稳重了;因为过去的他被“抬着”,认为自己每一步都能步步生莲。
而宣冲带他的时候,则是让他看清楚了,向前进的每一步,都有大量势力在阻扰。
“哪有什么天下归心,不过是被炽雀用爪子按压朽木,朽木中的虫豸不敢冒头罢了!“武炉不禁摇头。真的要严格来论述的话,浱国上下存有异志的人,比赵诚那儿只多不少。
武炉通过安全局的档案知晓,赵诚那边有不少人才就是自己这儿跑出去的“孝廉”。
这些人是在十年前宣冲统治力不强的时候,靠着自己在地方的关系混上来的“孝廉”。但现在,这些地方上盘根错节的关系被宣冲处理七七八八了。
几个间谍大案查出来后,武炉发现:这帮人不在自己这里效力也就罢了,还跑到对手那里转交大军城防图。
这样阳奉阴违,让气盛的武炉感觉整个人都裂开了。
武炉: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不掌权不知五蛀刁赖泼。
武炉过去在私塾读了史书,知道史书上记载,上古贤明君王无不是有“仁王”气度(这是内涵武小雀心眼小呢)。但现如今,武炉在实操过程中,发现想要不发火,那是放屁。
武炉看多了案例后,很快无师自通悟出一个道理:在这乱世中,如果过于软弱,不配把持一方立足之地。
而对于这样的反贼,他克制住了;寻求父亲该怎么操作——宣冲则是告诉他:抄家是抄不完的。这些势力就如同一团活水,抽不干净的;你得挑一个典型,然后调查完这个典型家族所有命脉后再动手。
宣冲理性的列举了一个个绝户的方面,将这些家族的矿产点,商路,以及官路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