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章 脱北  维校的三好学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11章 脱北 (第3/3页)

   虽然没有前朝那样,天子可以一言不合就杖毙宦人。

    但本朝天子以及皇亲的家法凌驾于国法之上。

    皇宫中的宦人对于藩王的世子也要尽礼数。——因为东图虽小,但也是天子封的王,也是少有的能够用宦的存在。

    宣冲对于这群现在“无卵子”的人的理解是:他们颇有前世日漫中黑执事管家风味,彬彬有礼,恪守臣道。

    本着伸手不打笑脸人,宣冲对宦人也礼貌地回应,解释了自己最近每天的作息是很严格自律的。除了必要的军事任务,很多功课是不能中断。(宣冲用最矫情的语气自我介绍)

    宣冲:“我感觉到了我的时间被践踏。”

    通情达理的宦人随后表示理解,说道“刘铃是心急了。”——宣冲听到宦官的语气似乎是在遮掩什么,调动脑海中记忆,瞬间知晓“刘铃”这名字的情况了。

    这是自己先前没见过,但是有耳闻的。因为自己在燕都受到霸凌时,貌似是林阳所叙述的太庙中的厉害表哥。好家伙,难怪刚刚和审犯人似得。

    随后宦人接下来的流程,让宣冲的“心眼”多了起来。

    宦人看似漫不经心的道:“世子,你在南方也不到半年,有没有打算回北边?”

    宣冲看了看这个宦人,许久后,貌似是非常小心:“我在这求学,是家中父亲大人安排的,不敢擅专。”

    宣冲心里:“回去?回到刘浩行旧的环境区?我在这好好地,刚适应了环境,建立了人际关系,为什么放弃?”

    现汉中儒家经历了多次改革,但是“忠”“孝”是至今不变,将皮球踢给远在几千公里外的老父亲。是没错的。

    宦人微微一怔,然后点头。不再劝说。然而他知道,刘浩行是真的不想回去了。

    宣冲也是意识到:自己回不回去这件事,在某些人那里非常重要。

    宦官心里默念道:“燕都的林家少爷,算是把刘浩行这位东图的世子得罪狠了!”

    刘浩行前身这破事,宣冲是没有心心念念放在心上;但现在宣冲意识到,这个事件相当于“汉景帝用棋盘砸向吴王世子”。其实是严重,严重到了自己不得不转学去南边的程度。

    这件事情自己可以忘记,但是不能被别人要求自己忘。

    正如前世的小日子,总要求别人放下仇恨;但是殊不知,小日子的傲慢都是建立在当年可以肆意屠杀的基础上。他让你放下仇恨,但是他可是把过去的荣光挂在神社中供奉着。你单方面放下后,那刚好就等同于变成了他嘴里的贱民了。

    男孩子在社会上,第一步就是要自重,回避丑角的角色。

    作为丑角,取悦他人是得不到尊重的,只会让他人觉得你该取悦他。

    所以现在,当宫宦劝说宣冲“要大度”的时候,宣冲反而开始翻旧账了。

    …不能忘…

    宣冲开始从地缘经济上分析:咱这边,我家老爹这边,原本是希望投靠北边陆权集团的;结果自己出了那事情,不得不转向南边海权集团。东图原本配套北方采矿业,现在劳动力转移成了配套南边钢铁精炼厂的粗加工厂。

    东图和江南合作,到目前为止,已经付出了大量成本。

    我作为有着“下一代主持东图”含义的存在,如果就这么轻易接受北边示好。会给南方投资我家的大佬们感觉到“不确定风险性”。

    而在现汉内两大政治派系的视角下,老子和儿子分踏不同船,东图宗室也因为“反复无常“的表现而掉价。

    宣冲上一世可是看到了许多小国“因小利而放弃大义”。最后在大国博弈中变成廉价消耗品。

    在宦人离去后,宣冲立刻提笔写了一封电报,对父亲问安,同时说自己在这里过得“非常好”,无需挂念。

    随后,北边回电:“江南虽好”,但要适应“海上风浪”。

    …事已定…

    杭府,清海王刘恪华正在办公室内,和南直隶的省督关于今年海上交通进行沟通。

    这时候,外面的宦官将一封信送来,他打开来看了看,露出了微笑:“呵呵。”

    省督问道:“巡心兄,有何乐?”

    清海王收起信件:“无他,北边一个亲戚家孩子来我这里,他家现在来信,让我好好照顾。”

    省督:“看来这孩子是很不错了,改天带来给我看看,我家里有个侄女。(省督何尝不清楚;东图的钢铁厂,是他过手审批,送到北边去。)”

    刘恪华:“远了,远了,这孩子不通礼数,还需要好生教育一番,才能拿的出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