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承荫笨蛋, 科举好汉 (第2/3页)
方那些通过“献金”拿到金融学位的富二代继承者们,所掌握的原本有先发技术优势的产业公司,给冲崩掉了。
这个时空线上,“先发技术优势”是在现汉手里。除中以外的蛮夷们是被压得欲仙欲死。
…现汉内最难进的圈子…
宣冲规划未来自己路线,毫无疑问,自己现在价值最高的身份,就是东图世子。
宣冲:作为东图王的儿子,现在这个身份能够让自己成为海军高级军官,能够调动不少高级资源。但想要进一步有所作为,就不要抱着这个身份不松手!
南洋也有很多藩王,这些藩王都搞过工业化!结果一地鸡毛(历史上英国批评沙俄时期的农奴工厂,说这种工厂中大量无效劳动是可以避免的。这大概就是,宣冲在网络时代,看到那些非洲国家工人磨洋工干活的笑话。)
藩王们毫无疑问都砸了大量真金白银,但最终还都是依靠现汉朝廷派来的秀才们,做原材料产业,才能在工业化浪潮下混一口饭吃。
南洋的这些藩王们,什么招都用过。例如七十年年前,前吕宋的藩王试图买通豪杰们,将举人拐过来,结果几年后这位藩王被削藩了。
颠陆东蜀在五十年前一直是派遣盗匪,掳走高中现汉科举人才;不断发生的大案,促成了两国之间矛盾激化,发展到现在要大战的级别。
但举人和进士其实是被神话了。真正厉害的是科举这个体系。让大量的读书人形成了一个以进士,举人为中心的组织。
这个组织内,秀才,童生和举人们在某些“管理”“科学”的基础常识上是标准化认知。而工业化是标准化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百万人在某些思想概念上是统一的。
宣冲:领主贵族子弟们没有经过系统化教育锻打,不少认知没有形成统一,且将自己的特立独行当作“个性优势”。然而掌握工业化,就必须要契合群体思维。
宣冲秉持“工业化是绝对正确”,所以跳开文理之争。甭管工业化掌握在哪个圈子手里,自己必须进入工业化圈子。
在珠广城内,诸多人眼里,宣冲作为宗室子弟,虽被戏谑“闲的没事干,去染指文曲星”。但依旧是在啃着书本,并没有进城享受“佛娑国女子”的风味。
宣冲:就算自己考不上,多认识几个读书好的同学,未来给自家东图安排炼油产业时,也是能多找一些关系。
…舰船返航…
两个月后,舰船返航。在钱塘市舶司内,宣冲对举人出身的船政官僚作揖。
宣冲自称小子,介绍自己“旧舰改造”的方案时,优先介绍了成本;当下这艘轻巡所需的改造资金是四万银元(全舰造价是六十万银元)。
随后阐述效果:磁层改造后,前方炮塔和后方尾部的磁层厚度降到三米,其密度提高四倍。现在在外部观测,只剩下中间舰体留有破绽。
最后是感谢评审官百忙之际前来考核。
而这位船舶司王主官戴上眼镜,登上战舰,让舰队展开改造模块。开始进行验收。
当舰船在港湾中左右行驶,如同模特走秀一样;王主官确定,这花“四万”银元就能提升老舰战力到百分之七十的项目是真实的。于是乎开始仔细询问。
“启动磁层后,动力系统,下降多少?”“系统运转稳定度怎么样?”
这位王大人的表情一开始是不近人情;但是在三天的测试完成后,对宣冲愈发和颜悦色起来。
原先他是认为,宣冲是随便搞一个项目,消耗国帑;御史出身的他,很不看好藩王子弟,但在调查后确定,这个项目大有可为,并且宣冲的工作是有迹可循的。
正如学习的人是能看得出来,有人会不会用功;这位船舶司专业人士,也能看得出某些技术的研发,到底是骗经费,还是真的在干事。
宣冲交的数据不完美,但这不完美的数据体现了真实性。
操作手册上那些“标红”的数据记录,是与部分机组宕机,停电的事故相对应;也能在航海日志上找到“恶劣风浪天气影响”的对应。
王大人很满意,对宣冲道:“宗室内有你这样上进的人难得。”
宣冲则是打蛇随棍上:“大人,我想向您请教学问!”
王大人捋了捋胡须,微微颔首。
宣冲这边准备好了拜师礼;打探到这位老师喜好后,将一副三百年前名家字画奉上。
普通寒门子弟拜师,是不用送这么贵重的礼物。宣冲:“但是自家这个档次,如果和寒门那样两手空空的拜师奉茶,那就是不懂事了。”
座师收弟子是讲究回报的。寒门弟子不用送礼是他当下没礼送,等有了功名后自然会对座师报恩。且寒门弟子是经过重重考核后,才会被收下的。宣冲由于自身是贵胄,一开始就是有能量。送礼的意思是:“现在若是有事,就能找我爹!我是氪金玩家,你直接把我领进门吧!”
这位王大人,将字画收起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