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章 仕途?  维校的三好学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23章 仕途? (第1/3页)

    汉历2107年初,杭府龙登大街上,原先的煤气灯被替换成电灯,街上四轮马车流中也混入了不少锅炉冒热气的轿车,预示着时代在快速变化。

    宣冲在经过一年学习后,顺利通过童生试;并且参加了秀才试前五次测考(相当于模拟考)的前两次。宣冲成功的摸到了秀才的门槛线。

    这让一直是在关注宣冲的那位南方派系大人物,再度高看了刘浩行一眼。

    宣冲这里,收到了王大人的亲笔信,而转交信件的秀才学长,则是意味深长的给宣冲带了一句话:“你是个读书的种子!”

    这“测考”相当于前世模拟考,但与模拟考也有点不同。

    现汉官府拟定正规考试,录入档案,就是防止科举舞弊。

    科举对于现汉的藩王子弟们来说,拿到一个童生并不稀奇;毕竟只要想学,愿意付出三分努力,而王府也能够拿到最好的资料和专业度,总是能花费个三年拿到童生证的。

    但是宣冲这种经过一年苦学,十六岁就完成了童生试,而且摸到了秀才的门槛,就属于“读书种子”了。

    大部分藩王家那些有作为的子弟,往往是十八岁才拿到童生。

    秦天依评论道:做题家。

    十六岁拿到童生意味着,在拿到“童生”资格的五年内,脑力和精力都是最顶级,是最适合冲击秀才的。而冲击秀才必须年少,冲击举人不仅仅年少还要精力十足。

    近年来,连中三甲的举子,都是在青少年时抓住了“精力巅峰期”做学问。

    杭府大儒认定宣冲是“读书好种子”,显然就是宣冲抓到了自己的“精力巅峰期”。

    这在那些见惯了科场新秀的大人眼里,是“能收心猿,能控意马,难得,难得啊。”

    在享受同等教育资源的藩王子弟中,秀才的比例要比那些个书香门第的要小得多;核心在于藩王子弟们,在十六岁后,就有开枝散叶的任务,进而与婢女们玩乐!

    而每天下面丢掉那些蛋白质,会让脑子的发育缺粮。宣冲没在这上面损耗精元。

    对于宣冲来说,王大人亲自写这封信,其实意思很明了:安心做学问,干脆直接把你的海军武职给退了。

    海军每年出海半年,忙碌于各种海况情况,对读书心思的影响是很大。

    不得不说,这是对的;宣冲确定,自己如果耐心学习的话,分数能够上一大截。然而这却让宣冲有些为难。

    …从军还是从文…

    工业技术的积累和钻研,是不需要培养神童的;大部分工业生产岗只需中人之资专心致志即可。

    话说宣冲前世时,不少男生在少年时候成绩不好,但是价值观正确;在成年后也都成为一些制造厂中的技术骨干。

    但教育体系,还是需要卷出一部分精英;因为在现代社会管理体系下,高知们的上限越高越好。

    在后备官僚体系中,培养的年轻人越早开窍,越早熟练掌握体系化知识,就能带着更多的年轻精力进入岗位,这就越有利于国家。

    而现在,工业化发展区域管理体系“试错成本”十分高,老迈的官僚体系能让发展弯路一个都不漏的全走一遍。

    前世那些个经济高度发达区域,国家都是把年轻精锐干部往这儿调。

    这是生怕慢了一步,导致产业升级慢一拍;而后步步慢,抢不下来市场,最终只能靠政策扶持,最后几百亿,上千亿损失。

    工业革命,电动车,特高压,光伏,机器人这些新的产业链上,如果真的来算,国家级别真金白银扶持没多少,至少比米国的要低得多了。但是要细看管理团队,那就是龙与蛇的差别。

    煮酒论英雄的说道一番。

    俄国不用说了,寡头集团。年轻有为的群体都在军队,亦或是在能源公司中。毛子搞产业的,都是厮杀一辈子后,胜利坐在“垄断”位上的老光头。在新产业竞争上是弃疗了,只等着去友好国家网购,——毛子:只要我能够在网购中货比三家,买到物美价廉的新产业科技,就当是我追上时代了。

    欧洲有搞产业的人才,但是年轻人才都在讨论“自由”;需要等到四十多岁沉淀后,才会有大局观,但精力早就不足。当新技术突破,欧洲团队还要开几年会议,而东方这边反应度高的年轻团队,已经完成“制定政策,调配资源,试量产,以最快速度找到市场用户群,回笼资金”的流程。而欧洲这边,第一波根据几年前市场情况确定的拨款还没下来。——欧洲官僚:只要我品牌还在,找印度人做好ppt,进行前景无限的展望,我就是没落后时代。

    米国更是如此。要不是有着全球第一的融资平台,通过一系列的信用评级优势,用数十倍于中方的资本砸到新产业领域,硬生生扛着市场劣势造车!美国官僚:只要我新产业上市后,依旧是全球投资者们首要投资项目,那么优势在我!

    东方这边官僚:切实,落实,肯干。发挥带头作用。在光伏,新能源等产业链上,某个关键产品投入市场半年后,相关反响就已经在官僚报告中了。然后就是分析信息,制定政策,牵头银行和新兴产业公司进行贷款业务,以政府为担保,用资金砸下去。这一套下来让外行感觉这是“风投界的王者”。殊不知是东方高考卷出来的技术官僚们,对欧美那些垄断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