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首战无畏 (第2/3页)
功当然是前线部队的,但是作为后方巡航的,也是有功;回航后四倍津贴不少,同时还有任务资历功劳。
对于舰队内那些年轻军官,比如说宣冲,参与到这场灭蜀之战中,被分配在这片安全后方的巡逻工作,是上面安排的镀金之旅,刷资历的。
宣冲已经在公共频道内听到,隔壁舰长在讨论回港后挑选新花魁的事情。
当然,宣冲觉得同僚是放松的过分了;在雀眼螳螂虾号上,宣冲依旧是要求自己舰队按照正常流程值班。不允许有任何人不到岗。
宣冲:成年人只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彻底认真负责,一种就是彻底放松。
在工作时,就应该彻底认真,杜绝一切风险;一旦松了一步就有第二步。我也是个普通人,如果不守住这条线,松弛下来是没余地了。
宣冲照例回馈了信息,然后走出指挥舱来到桅杆处,但是出门刹那突然听到了,“沙沙”的声音。
这是磁暴设备的动静,前面为了防止海鸥在甲板上拉屎,宣冲是开了电磁设备的,而这样的声响,在舰队出港时候,自己听到过。宣冲问过老水手,得知这是因为和本舰和其他舰队磁场交错产生的。
而现在,自己在舰队前方五十海里,并且和整个舰队同向而行,不会产生磁场碰撞,为什么会出现沙沙声呢?
宣冲陡然警惕起来,返回了指挥舱。
当宣冲回到岗位上,原本准备靠着座椅放松的其他船员再一次正襟危坐。
宣冲望着这些显然没有察觉到端倪的舰员:“全舰戒备,放飞无人侦察机。本舰锅炉加压满速。
汽油动力的无人机,携带电磁信号火花接收器,在舰体的发射架上,迎着风放飞。汽油发动机发出哒哒哒的声音,飞向远方的蓝天。
这个无人机在战时是一次性的;其内部是根据类似闹钟的发条控制舵机,在舰队正前方走“之”字路线来回探索,会如同雨刷器一样,在舰队前方五十公里范围,左右来回晃荡。
如果没有任何发现,一切正常,无人机落海后会启动气囊漂浮在海上,随后舰船会开过去放下小艇,把无人机打捞回来。
这类似于宣冲前世海军科考船放潜航器,然后回收操作。
宣冲世界,雷达用大功率天线远程来回扫描,在雷达界面上闪烁显示区域内的目标;这个世界走的是另一条技术路线,即让机械“电敏感设备”在天空中来回晃荡,和敌舰舰队磁场接触后,产生电信号被本舰接收。
而这种监听电火花闪烁频率和强度,来判断舰队数量、种类、规模的方式,相对于前世那是相当不直观,就如同中医把脉。
但恰恰,现汉中“把脉”是科举格物四项中的“体学”的内容。
宣冲反复确认,无人机左右左一遍右一遍的在海面巡飞,火花机传来的讯号很微弱;而在舰船操作室内,“没有异常!”“一切正常!”仿佛是在提示宣冲少见多怪。
然而宣冲则是聆听到了非常微弱的“咔咔”的频率,在第三轮“之”字路线来回确定方位后,宣冲放射出力矩,拨弄无人机;无人机受到宣冲这股外来力量扭转,开始朝着某方位进一步探测。
突然间,舰长室内,无线电监听设备中,“咔咔”“咔咔”变得越来越明显起来。
十个呼吸后,一阵电火花爆响出现,监控人员的表情一开始还无所谓,随后是冷汗涔涔。而在一旁,没戴耳机的宣冲也诊脉出了“电火讯号”的情况。直接在舰长室内拉响了电铃,全舰进入战斗状态。
…新手钓客的奖励期。…
东蜀偷袭舰队正前方,东蜀的浮空飞艇已经发现了在天空“哒哒”作响的飞机。
这个无人飞机是走“之”字形;每来回一趟,其电火花探测设备会与携带“磁暴设备”的战舰产生一次电火花激发反应。
汉军中所有读过书的多少都会一些诊脉。
这种在外邦人看起来非常麻烦的监听,就如同外国人嫌筷子麻烦不如用刀叉方便;对于人均都会点把脉的现汉军人来说,是专属的适配科技。
舰船专业的操作人员们,不觉得“听诊”电火花麻烦。
汉军能在前方无人机飞行与剧烈电磁体战舰交错过程中,判断出舰队内舰体具体情况。
这不,在雀眼螳螂虾号上,随着“刺啦”声音一下接着一下响起来,监听的成员拿着铅笔一下一下记录。
他们能够通过火花闪烁,辨别舰队位置;能通过一轮电火花,每个火花信号的间隔,大致描绘出整体大致阵形。且通过两轮电火花讯号强度增幅的情况,进而辨别舰队前进中的速度。(行进越快,第二轮的电火花的增幅会显著增加,类似于多普勒效应,速度越快的火车的汽笛声差异。)
宣冲的定体术要求两耳聪慧,也学了这方面的内容,大约三个月才入了这个圈;但还是觉得现汉这帮“把脉师”简直是超人。但不得不说,宣冲是入门了。
…幼猫撞上大耗子…
东蜀的舰队中,此时舰队长官接收到了空中飞艇传来的情报,同时他们放出的电火花无人飞机也接收到宣冲驱逐舰的磁暴设备的碰撞闪频。
整个舰队内部陷入了紧张忙碌。监听台上的人不由前倾,而其余舰官从桌子上起身,跑出去监督自己小组工作。
东蜀此次航行的舰队司令端起了浓茶,看着海图。此次全舰借助台风,无线电静默,弧线航行了数千公里,已经贴入第一岛链,一切顺利,但是却在这里碰到了现汉的巡逻舰队。
这位舰队司令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